【多选题】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运营险性事件包括哪些?___
A. 1.列车脱轨;2.列车冲突;3.列车撞击;4.列车挤岔;5.列车、车站公共区、区间、主要设备房、控制中心、主变电所、车辆基地等发生火灾;
B. 6.乘客踩踏;7.车站、轨行区淹水倒灌;8.桥隧结构严重变形、坍塌,路基塌陷;9.大面积停电;10.通讯网络瘫痪;11.信号系统重大故障;
C. 12.接触网断裂或塌网;13.电梯和自动扶梯重大故障;14.夹人夹物动车造成乘客伤亡;
D. 15.网络安全事件;16.造成人员死亡、重伤、3人(含)以上轻伤,以及正线连续中断行车1小时(含)以上的其他运营事件。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运营单位应对哪些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___ 
A. (一)车辆: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受流装置、走行系统等。 (二)供电:断路器、继电保护装置、干式变压器、再生储能装置、UPS电源等。 
B. (三)通信:电源、传输设备、网络设备等。 (四)信号:应答器、转辙机、电源系统等。 
C. (五)机电: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与排水、自动售检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站台门等。 
【多选题】
运营单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哪些范围? ___
A. (一)对原有设备进行的综合性技术改造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B. (二)为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而进行的技术改造; 
C. (三)设备和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购置或新建; 
D. (四)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节能、综合利用原材料等需要添置的设备和相应的土建工程。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承担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部分责任,逐级分解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岗位。
A. 对
B. 错
【判断题】
风险分级管控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点进行辨识、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实施风险动态管理,规避风险的活动。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客运组织类风险包括车站作业、客流疏导、乘客行为、设备维护等方面。
A. 对
B. 错
【判断题】
行车组织类风险包括调度指挥、列车运行、行车作业、施工管理等方面。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一般、较小三个等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每年对所辖线路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持续发现未知安全风险,并及时更新风险数据库。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照“预防为先”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后,应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改进。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于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运营单位可以稍缓处理,并加强源头治理,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无法立即消除的隐患,应分阶段细化整治措施,未整改完毕前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增或更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应及时修订到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或应急预案,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在一年内修订完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风险数据库中的风险管控措施应符合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保护区管理等有关规定,并及时纳入本单位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或应急预案。
A. 对
B. 错
【判断题】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包括:隐患内容、排查人员、排查时间、隐患等级、主要治理措施、责任人、治理期限、治理结果、未能立即消除时的临时措施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涉及可能对社会公众和正常运营造成影响的演练,运营单位要提前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提前对外发布宣传告知信息。
A. 对
B. 错
【判断题】
演练评估内容应包括演练准备、组织与实施的效果、演练主要经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等,重点包括应急预案是否科学、联动组织是否高效、人员操作是否熟练、应急保障是否充分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个专项应急预案每3年至少演练一次。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在12小时内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报告。
A. 对
B. 错
【判断题】
脱轨是指车辆在正线、配线、车场线等线路运行时,车轮落下轨面(其中不包括脱轨后又自行复轨)或车轮轮缘顶部高于轨面(因作业需要的除外)而脱离轨道。
A. 对
B. 错
【判断题】
挤岔是指在正线、配线、车场线等线路,由于道岔位置不正确、尖轨未能与基本轨密贴,导致列车通过道岔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挤开或挤坏过程,造成尖轨弯曲变形、转辙机损坏。
A. 对
B. 错
【判断题】
行车调度员现场处置方案应涵盖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列车区间阻塞、设施设备故障清客、火灾、临时调整行车交路、线路运营调整及故障抢修、道岔失表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列车驾驶员现场处置方案应涵盖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区间乘客疏散、列车连挂救援、非正常交路行车、客伤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车站服务人员现场处置方案应涵盖大客流组织、乘客应急疏散、火灾、客伤、站台门故障、列车车门故障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车辆系统列检间隔时间不超过15天,月检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架修间隔不超过5年或80万车公里,大修间隔不超过10年或160万车公里,整体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30年或480万车公里。
A. 对
B. 错
【判断题】
信号系统维护间隔时间不超过7天,整体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20年。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合理制定运营计划,保障设施设备维护工作时间,运营线路每天非运营时间内的设备设施检修施工预留时间不宜少于6小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旧信号系统兼容运行的,在对两列列车进行升级并上线试用不少于1个月后,方可开展对其他列车分批次更新升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信号系统降级功能、接触网(轨)单边供电和大双边供电功能,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测试。
A. 对
B. 错
【判断题】
接触网巡查频率不应低于1次/月,定期对接触网导高、拉出值、磨耗等进行监测。
A. 对
B. 错
【判断题】
路基巡查频率不应低于1次/月,对路基本体、排水设施以及防护加固设施的检查频率不应低于1次/年。
A. 对
B. 错
【判断题】
轨道巡查频率不应低于1次/周,对轨距、水平、高低、三角坑等轨道静态几何尺寸的监测频率不应低于2次/1月,定期对轨道动态几何尺寸、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等进行监测。
A. 对
B. 错
【判断题】
混凝土桥梁巡查频率不应低于2次/3月,钢桥、钢混组合桥梁、钢混混合桥梁巡查频率不应低于1次/月。
A. 对
B. 错
【单选题】
日检作业中,合“列车激活”开关(=72-S101),检查蓄电池电压表,应大于___V。
A. 110
B. 106
C. 104
D. 96
【单选题】
日检作业中,气囊无鼓包,表面裂损长度小于___mm,深度小于0.5mm,宽度小于2mm。
A. 10mm
B. 30mm
C. 50mm
D. 100mm
【单选题】
三月检轮径测量在可测量范围内平均取三点进行测量,计算其平均值及圆跳动量,要求圆跳动为___。
A. ≤4mm
B. ≤5mm
C. ≤6mm
D. ≤7mm
【单选题】
三月检轮径测量同一辆车轮径差不大于( ),同一转向架轮径差不大于( ),同一轴轮径差不大于( )。___
A. 7mm,4 mm,2 mm
B. 7mm,3mm,2mm
C. 6mm,4mm,2mm
D. 6mm,3mm,2mm
【单选题】
三月检测量轮对内侧距在可测量范围内平均取三点进行测量,计算其___。
A. 中间值
B. 平均值
C. 最大值
D. 最小
【单选题】
三月检液面应在上、下油标___,否则补加润滑油。
A. 之间
B. 上面
C. 下面
D. 最高
【单选题】
三月检供风软管外观及紧固状态检查要求在主风缸压力为___及以上时,检查空压机风管软管外层无脆裂,无鼓包、断层等变形现象,否则更换。
A. 600kPa
B. 650kPa
C. 630kPa
D. 620kPa
【单选题】
LED动态地图、LCD显示屏外观状态检查要求外观无裂纹,信息显示和状态正常(无缺色、花屏、黑屏),刮伤长度不超过___。
A. 35mm
B. 36mm
C. 37mm
D. 38mm
推荐试题
【判断题】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得分为本季度该线路所有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应设计抽样方案,车站样本量不应少于该线路站点总数的20%,并覆盖该线路换乘车站、常态化限流车站以及日均进站量最大车站等;列车样本量不应少于5列次。
A. 对
B. 错
【判断题】
设备运行维修类风险:车站、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方面的风险。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行环境类风险:生产环境、自然环境、保护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每半年对所辖线路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持续发现未知安全风险,并及时更新风险数据库。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特定领域、特定环节、特定对象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发生运营险性事件时,应对特定领域、特定环节、特定对象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A. 对
B. 错
【判断题】
车辆、信号等关键系统更新,以及车站、线路等改造后投入使用时,应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照“分级管控”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对于重大风险,应由运营单位负责人牵头组织制定管控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照“分级管控”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对于较大风险,应由运营单位负责人牵头组织制定管控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照“分级管控”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对于一般风险及较小风险,应由班组负责人组织制定管控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因人员、设施设备、作业环境、管理等因素变化,台风、洪涝、冰雪等气象灾害和地震、山体滑坡、地质塌陷等地质灾害,或其他因素引起安全风险上升、管控效果降低、安全问题凸显时,运营单位应及时将风险预警和管控要求通知到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
A. 对
B. 错
【判断题】
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普通隐患两个等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重大隐患具有危害或治理难度较小,能够快速消除等特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对照风险数据库,逐项分析所列风险管控措施弱化、失效、缺失可能产生的隐患,确定隐患等级,并按照“一岗一册”的原则分解到各岗位,形成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手册,明确排查内容、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等内容。
A. 对
B. 错
【判断题】
隐患排查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等方式。日常排查是指结合班组、岗位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每周应不少于2次。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关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应开展专项排查。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发生重大故障或运营险性事件,应开展专项排查。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于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运营单位应立即上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挂牌督办,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等落实到位。隐患治理方案应自排查出重大隐患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
A. 对
B. 错
【判断题】
重大隐患未整改完毕前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整改完成后,由运营单位负责人组织验收销号,形成明确验收结论,并于3个工作日内报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内容至少包括:隐患内容、排查人员、排查时间、隐患等级、主要治理措施、责任人、治理期限、治理结果、未能立即消除时的临时措施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增或更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应及时修订到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或应急预案。其中,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在1个月内修订完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职责,或关于网络安全、消防、特种设备等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年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工作开展情况,研判风险演变趋势和隐患升级苗头等问题。有关分析情况应书面报送城市人民政府。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增或更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应及时修订到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或应急预案。其中,较大风险管控措施应在3个月内修订完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增或更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应及时修订到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或应急预案。其中,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在5个月内修订完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按年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依托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共享,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主动畅通渠道,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的情况反映。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有效期为五年。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建立备品备件及周转件管理制度,明确备品备件采购、存放、验收、领用和维护保养等要求,并结合设施设备故障统计分析情况,合理配备备品备件,避免因存放过久导致功能失效。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将维修返回的周转件与备品备件区分管理。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购置列车均应开展动态功能测试。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购置列车均应开展动态功能测试,测试应先在试车线进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购置列车均应开展动态功能测试,测试应先在试车线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测试合格后,应开展不少于2000列公里的不载客运行后,方可投入运营。正线测试应在非运营时段施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测试期间发现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待故障或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进行。
A. 对
B. 错
【判断题】
信号系统整体更新应在非运营时段进行,运营单位应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确保既有信号系统在过渡期间正常运行,并对设备的安装工艺和标准进行卡控。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