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单排脚手架___。
A. 应设剪刀撑
B. 应设横向斜撑
C. 应设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D. ,可以不设任何斜撑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脚手架上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___。
A. 为双管立杆,副立杆应高出于门洞口的1~2步
B. 为单杆
C. 为双立杆,但副立杆只需搭设一步架的高度
D. 为双立杆,但副立杆不需要用扣件与主立杆连接
【单选题】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设剪刀撑,其规定为___。
A. 两端各设一道,并从底到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净距不应大于15m
B. 无论多长的脚手架只需在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
C. 剪刀撑不要从底到顶连续设置
D. 剪刀撑的设置没有规定
【单选题】
脚手架的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应设防滑条,其距离为___。
A. 600mm
B. 500mm
C. 400mm
D. 250~300mm
【单选题】
遇有___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A. 5级
B. 6级
C. 7级
D. 8级
【单选题】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___。
A. 预算单
B. 施工组织设计
C. 结算单
D. 验收单
【单选题】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___。
A. 20m2
B. 15m2
C. 8m2
D. 10m2
【单选题】
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采取其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___个。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单选题】
建筑工程外脚手架外侧采用的全封闭立网,其网目密度不应低于___。
A. 800目/100cm2
B. 1000目/100cm2
C. 1500目/100cm2
D. 2000日/100cm2
【单选题】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与楼层边沿的距离不应小于___。
A. 0.8m
B. 0.9m
C. 1m
D. 1.1m
【单选题】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___。
A. 35cm
B. 40cm
C. 45cm
D. 50cm
【单选题】
高度超过___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设双层安全防护棚。
A. 18m
B. 20m
C. 24m
D. 28m
【单选题】
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___和验收。
A. 自检互检
B. 局部检查
C. 总体检查
D. 逐项检查
【单选题】
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___上。
A. 脚手架
B. 建筑物
C. 钢模板
D. 施工设备
【单选题】
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安全防护设施___等资料。
A. 变更记录
B. 变更验收
C. 变更签证
D. 变更记录及签证
【单选题】
悬挑钢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___的防护栏杆。
A. 临时
B. 固定
C. 白纱绳
D. 尼龙绳
【单选题】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___方向上操作。
A. 同一垂直
B. 同一横面
C. 垂直半径外
D. 不同垂直
【单选题】
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___。
A. 单层防护棚
B. 单层防护网
C. 双层防护网
D. 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单选题】
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不得超过多少?___
A. 120mm
B. 100mm
C. 80mm
D. 60mm
【单选题】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___措施。
A. 防霜
B. 防水
C. 防尘
D. 防冻
【单选题】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___同意,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A. 安全员
B. 技术员
C. 班长
D. 施工负责人
【单选题】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和派专人监护,严禁___拆除。
A. 由木工
B. 由非架子工
C. 从上而下
D. 上下同时
【单选题】
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设置___。
A. 1m
B. 1.2m
C. 1.3m
D. 1.5m
【单选题】
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栏杆柱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___。
A. 40~60cm
B. 45~65cm
C. 50~70cm
D. 55~75cm
【单选题】
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___的外力?
A. 800N
B. 900N
C. 1000N
D. 1100N
【单选题】
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___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
A. 14cm
B. 16cm
C. 18cm
D. 20cm
【单选题】
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___设一道安全网。
A. 8m
B. 9m
C. 10m
D. 12m
【单选题】
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___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设。
A. 20cm
B. 25cm
C. 30cm
D. 35cm
【单选题】
边长为___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A. 50~150cm
B. 50~130cm
C. 40~130cm
D. 40~150cm
【单选题】
边长超过___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A. 130cm
B. 150cm
C. 180cm
D. 200cm
【单选题】
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格的间距不应大于___。
A. 13cm
B. 14cm
C. 15cm
D. 16cm
【单选题】
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多高的临时护栏?___
A. 1.0m
B. 1.1m
C. 1.2m
D. 1.3m
【单选题】
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___倍的荷载。
A. 1
B. 1.5
C. 2
D. 2.5
【单选题】
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___。
A. 1000N
B. 1100N
C. 1200N
D. 1300N
【单选题】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立梯工作角度以___为宜。
A. 60°±5°
B. 65°±5°
C. 70°±5°
D. 75°±5°
【单选题】
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___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A. 30°~40°
B. 35°~45°
C. 35°~50°
D. 40°~60°
【单选题】
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___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
A. L50×4
B. L50x5
C. L60x6
D. L70×6
【单选题】
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___为宜。
A. 4m
B. 5m
C. 6m
D. 8m
【单选题】
支设高度在___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A. 2m
B. 2.5m
C. 3m
D. 3.5m
【单选题】
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___。
A. 1.0~1.5m
B. 1.3~1.8m
C. 1.5~2m
D. 1.8~2.0m
【单选题】
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___。
A. 室内
B. 室外
C. 窗口
D. 窗外
推荐试题
【多选题】
菲德勒将领导权变理论具体化的几个方面是___
A. 职位权利
B. 任务结构
C. 上下级关系
D. 领导方式
E. 组织目标
【多选题】
研究领导行为论的学者有___
A. R.李克特
B. 弗来西
C. 布莱克
D. 穆顿
E. 菲德勒
【单选题】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可以激励员工的是___
A. 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 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C. 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 成长、成就、责任
【单选题】
X 理论和 Y 理论是由___最先提出来的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韦伯
【单选题】
在管理者方格中的 9.1 型领导方式称为___
A.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B. 贫乏型管理
C. 团队型管理
D. 任务型管理
【单选题】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___
A. 斯金纳
B. 亚当斯
C. 马斯洛
D. 弗鲁姆
【单选题】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___提出来的
A. 马斯洛
B. 西蒙
C. 亚当斯
D. 麦格雷戈
【单选题】
下列属于激励的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的是___
A. 成长
B. 晋升
C. 监督
D. 承认
【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1965 年提出的公平理论,又称为___
A. 期望理论
B. 成就需要理论
C. 保健一激励理论
D. 社会比较理论
【单选题】
认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不愿承担责任的是___
A. X 理论
B. Y 理论
C. W 理论
D. Z 理论
【单选题】
激励过程的出发点是___
A. 紧张感
B. 目标
C. 未满足的需要
D. 不满意
【单选题】
利用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激励员工,通常可釆用___
A. 绩效工资
B. 分红
C. 知识工资
D. 员工持股
【单选题】
成就需要论认为,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倾向于成为___
A. 教师
B. 政治家
C. 品牌经理
D. 企业家
【单选题】
根据激励过程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
A.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 效价=激励力+期望值
C. 期望值=激励力×效价
D. 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单选题】
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底层需要是___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社会需要
【单选题】
激励的强化理论中,正强化的刺激物不包括___
A. 奖金等物质奖励
B. 减少奖酬
C. 表扬
D. 提升
【单选题】
根据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___
A. 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 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 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
D. 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单选题】
根据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___
A. 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 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 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
D. 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单选题】
X 理论关于人性的认定是___
A. 人性本恶
B. 人性本善
C. 善恶兼有
D. 没有认定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激励的过程理论的是___
A. 强化理论
B. 需要层次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单选题】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为___
A. 生理、社交、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B.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C. 安全、生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 安全、生理、尊重、感情、自我实现
【单选题】
期望值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___
A. 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健
B. 应该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C. 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D. 效价比期望更重要
【单选题】
下列几种需要中,不属于成就需要论所指的是___
A. 安全的需要
B. 成就的需要
C. 依附的需要
D. 权力的需要
【单选题】
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这是___
A. “自我实现人”假设
B. 复人假设
C. 社会人假设
D. 经济人假设
【单选题】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
A. 亚当斯密
B. 马斯洛
C. 赫茨伯格
D. 弗罗姆
【单选题】
马斯洛认为,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单选题】
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是___
A. 麦格雷戈
B. 麦克利兰
C. 明茨伯格
D. 亚当斯
【单选题】
的内容和过程,这是___
A. 强化理论
B. 过程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单选题】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对人们是否获得后天三种需要的决定性因素是___
A. 学校教育背景
B. 家族遗传
C. 早期的生活阅历
D. 从事的职业
【单选题】
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可以描述为___
A. M=V+E
B. M=V X E
C. V=M+E
D. V=M X
E.
【单选题】
根据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的伤害的需要属于___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单选题】
大卫・麦克利兰研究认为,那些倾向于成为企业家的人表现为___
A. 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
B. 有着强烈依附感需要
C. 有着强烈的权力需要
D. 有着强烈的情感需要
【单选题】
提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观点的激励理论是___
A. 公平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强化理论
D. 成就需要论
【单选题】
提出“消极的 X 理论”和“积极的 Y 理论”观点的学者是___
A. 亚伯拉罕・马斯洛
B.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C. 大卫·麦克利兰
D.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单选题】
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是___
A.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C. 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D. 期望值=效价 x 激励力
【单选题】
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
A. 成就和工资均是激励因素
B. 成就和工资均是保健因素
C. 成就是激励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
D. 工资是激励因素,成就是保健因素
【多选题】
激励的过程理论主要包括___
A. 成就需要理论
B. 双因素理论
C. 公平理论
D. 期望理论
E. 强化理论
【多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___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E. 尊重的需要
【多选题】
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所依赖的判断包括___
A. 努力一绩效的联系
B. 绩效一奖赏的联系
C. 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
D. 个人目标一自我实现的联系
E. 自我实现一幸福的联系
【多选题】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保健因素的包括___
A. 工作条件
B. 工资
C. 工作本身
D. 成就
E. 公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