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当PRIM1和PRIM2都失效时,升降舵和安定面由谁操纵___
A. 升降舵由PRIM3操纵,安定面由SEC1操纵
B. 升降舵和安定面都由PRIM3操纵
C. 升降舵由SEC1操纵,安定面由PRIM3操纵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对于安定面,电传操纵优先于俯仰配平轮的机械操纵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如果失去蓝色和黄色液压系统,则失去对安定面的机械操纵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每个升降舵由几个电动液压伺服传动装置驱动?___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单选题】
当PRIM1,2,3计算机均失效时,自动驾驶是否可用___
A. 仍可用,自动驾驶将指令传给SEC1计算机
B. 仍可用,自动驾驶将指令传给SEC2计算机
C. 不可用
【单选题】
SEC计算机控制哪些扰流板___
A. 1,2,4,5号扰流板
B. 4,5,6号扰流板
C. 3,6号扰流板
【单选题】
正常情况下外侧副翼由哪部计算机控制___
A. PRIM1
B. PRIM2
C. PRIM3
D. SEC1
【单选题】
如果缝翼翼尖刹车工作,则襟翼___
A. 失效
B. 仍可操作
【单选题】
在下降中使用减速板,突然出现EGPWS警告,飞行员将油门加到TOGA但却忘记收回减速板,此时___
A. 减速板仍保持在伸出位,知道飞行员将其收回
B. 减速板自动收回
【单选题】
减速板的最大偏转量在形态2,3和全形态下减小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在没有预位扰流板的情况下着陆,地面扰流板___
A. 将无法自动放出
B. 只要至少一台发动机选择了反推,地面扰流板将自动放出
【单选题】
在正常的方向舵电动控制中___
A. PRIM1控制蓝色液压传动,PRIM2控制绿色液压传动,PRIM3控制黄色液压传动
B. PRIM1控制黄色液压传动,PRIM2控制绿色液压传动,PRIM3控制蓝色液压传动
C. PRIM1控制绿色液压传动,PRIM2控制蓝色液压传动,PRIM3控制黄色液压传动
D. PRIM1控制绿色液压传动,SEC1控制蓝色和黄色液压传动
【单选题】
方向舵由三个独立的液压传动装置来作动___
A. 正常工作时,3个传动以并联的方式同时工作
B. 正常工作时,3个传动以串联的方式同时工作
C. 正常工作时,1个传动装置工作,其余2个备分
D. 正常工作时,2个传动装置工作,其余1个备分
【单选题】
当空速大于350kt时,方向舵行程极限值为___
A. 2度
B. 4度
C. 15度
D. 35度
【单选题】
当空速为120kt时,方向舵行程极限为___
A. 4度
B. 15度
C. 35度
D. 45度
【单选题】
显示在PFD上的 VaPROT(Va保护),VaMAX(最大Va)是由谁的计算机的___
A. PRIM计算机
B. SEC计算机
C. BCM计算机(备用控制计算机)
【单选题】
飞机以45度坡度角转弯时,因超速触发了高速保护,当飞行员松开侧杆后,飞机的坡度角为___
A. 保持45度坡度
B. 减小到33度坡度并保持
C. 减小到25度坡度并保持
D. 减小到0度坡度
【单选题】
当两部无线电高度表失效时,低能量警告功能是否可用___
A. 可用
B. 不可用
【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况下低能量警告仍可用___
A. 低于100英尺RA
B. 触发GPWS
C. 在形态2,3和全形态时,100到2000英尺间
D. 备用或直接法则下
【单选题】
正常法则下空中飞行员将侧杆侧压到底时___
A. 副翼和扰流板达到最大偏转量
B. 飞机获得15度/秒的横滚率
C. 飞机获得12度/秒的横滚率
【单选题】
空中以45度坡度角转弯中,飞行员松开侧杆___
A. 坡度角保持45度
B. 坡度角自动回到33度
C. 坡度角自动回到25度
D. 坡度角自动回到0度
【单选题】
双无线电高度表失效时,当两部自动驾驶都断开且起落架放出时,飞机开始进入___
A. 备用法则
B. 直接法则
C. 拉平法则
D. 机械备分方式
【单选题】
在备用法则下,a平台功能仍能工作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当左右座飞行员同时操纵各自的侧杆时___
A. 两个侧杆的输入以代数和叠加
B. 左侧侧杆输入优先,右侧侧杆输入无效
C. PF一侧输入优先,PNF一侧输入无效
【单选题】
空中左座机长按压接管按扭并保持时,右座副驾驶无意中推杆,此时___
A. 左右两侧侧杆优先权灯均亮绿色,右侧侧杆优先权灯亮红色箭头
B. 左侧侧杆优先权灯亮绿色,右侧侧杆优先权灯亮红色箭头
C. 左侧侧杆优先权灯亮红色箭头,右左侧侧杆优先权灯亮绿色
【单选题】
有多少个液压系统驱动方向舵___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单选题】
每架飞机上有多少台缝翼襟翼控制计算机(SFCC)___
A. 一台
B. 两台
C. 三台
D. 四台
【单选题】
每台缝翼襟翼控制计算机(SFCC)包含一个襟翼通道和一个缝翼通道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缝翼由哪两个液压系统供压___
A. 绿系统和黄系统
B. 绿系统和蓝系统
C. 蓝系统和黄系统
【单选题】
襟翼由哪两个液压系统供压___
A. 绿系统和黄系统
B. 绿系统和蓝系统
C. 蓝系统和黄系统
【单选题】
如果襟翼翼尖刹车工作,则襟翼___
A. 仍工作
B. 失效
【单选题】
如果一个液压系统失效,相应的操作面(缝翼或襟翼)___
A. 以正常速度工作
B. 以一半速工作
C. 失效
【单选题】
形态1+F,空速增大到多少时自动收回系统(ARS)将襟翼收回到0位___
A. 185kt
B. 195kt
C. 200kt
D. 205kt
【单选题】
当空速超过VFE+2.5Kts时,襟翼减载系统(FLRS)自动收回襟翼到与下一手柄位置想对应的偏转角度。该系统在哪些形态下工作___
A. 在形态1+F,2,3和全形态时工作
B. 在形态,2,3和全形态时工作
C. 在形态3和全形态时工作
D. 仅在全形态时工作
【单选题】
地面滑行时将襟翼手柄从0位放到1位,襟翼是否伸出___
A. 是
B. 否
【单选题】
空中将襟翼手柄从0放到1位,襟翼是否放出___
A. 是
B. 否
【单选题】
一号扰流板的最大偏转角为___
A. 15度
B. 25度
C. 30度
D. 45度
【单选题】
2至6号扰流板的最大偏转角为___
A. 15度
B. 25度
C. 30度
D. 45度
【单选题】
当一侧大翼上的某块地面扰流板失效后,另一侧大翼上与之对应的一块是否被抑制___
A. 是
B. 不是
【单选题】
俯仰正常法则提供___
A. 载荷因素限制+俯仰姿态保护+大迎角保护+高速保护
B. 俯仰姿态保护+低速保护+高速保护
C. 俯仰姿态保护+大迎角保护+高速保护
【单选题】
哪些扰流板用作地面扰流板___
A. 扰流板1到5
B. 扰流板1到6
C. 扰流板2到6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___
A. 偶然性
B. 必然性
C. 现实性
D. 可能性
【单选题】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尚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___
A. 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微小的可能性
【单选题】
现实性范畴是指___
A. 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B.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C. 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D. 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表现在___
A. 科学发展观高于辩证的发展观
B. 科学发展观包括辩证的发展观
C. 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
D.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单选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___
A. 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 是否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单选题】
不可知论者和可知论者的主要理论分歧在于___
A.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B.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是否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单选题】
古代西方的“回忆说”、近代的“天赋观念论”以及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的认识思想是___
A. 唯物主义反映论
B. 唯心主义先验论
C. 经验论
D. 可知论
【单选题】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或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___
A. 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 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___
A. 矛盾的观点
B. 物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E. 辩证的观点
【单选题】
所谓实践,指的是___
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单选题】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___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
洛克说:“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___
A. 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B. 这是感觉论的思想
C. 这是认识论中辩证法思想
D.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思想
【单选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典型的___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反映论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反映论观点
E. 唯物主义
【单选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___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单选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___
A. 唯理论
B. 经验论
C. 先验论
D. 反映论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___
A. 人脑的主观创造
B. 人脑的客观反映
C.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
D.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单选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___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单选题】
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___
A. 主观认识
B. 客观对象
C. 人的大脑
D. 是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
【单选题】
认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___
A. 主体决定客体
B. 客体反映主体
C. 主观性原则
D. 主体的能动性
【单选题】
认识的主体是指___
A. 客观事物的主要部分
B. 物质
C. 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D. 主要的客体
【单选题】
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主体的根本属性是___
A. 自然属性
B. 认识属性
C. 社会属性
D. 具有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和实践能力
【单选题】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追求,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___
A. 自主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
D. 适应性
【单选题】
认识的客体是指___
A. 客观事物
B. 进入认识范围内的客观事物
C. 自然界和社会
D. 绝对精神
【单选题】
认识的客体具有的属性是___
A. 主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选择性
【单选题】
主体要和客体发生关系是通过___
A. 认识
B. 反映
C. 实践
D. 领悟
【单选题】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___
A. 审美与审美对象的关系
B. 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C. 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D.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___
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 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___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 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认识的本质是___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单选题】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___
A. 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意识
D. 客观事物
【单选题】
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___ 
A.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 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认识客体含义的是___  
A. 认识的客体是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 认识的客体是客现存在的事物 
【单选题】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__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体和第二性的关系  
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单选题】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___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 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___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C. 感觉—概念—感觉  
D. 实践—认识—实践
【单选题】
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___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单选题】
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___
A. 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
B. 只有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单选题】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___
A. 客观事物
B. 社会意识
C. 感觉
D. 理性认识
【单选题】
在认识的起点的几种提法中,正确的是___
A.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
B. 概念是认识的起点
C. 表象是认识的起点
D.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单选题】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___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