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正线采用相离圆曲线线型,___弹性可弯尖轨。
A. 75AT
B. 55AT
C. 50AT
D. 60AT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2号线正线尖轨设两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动程为___,第二牵引点动程为()。
A. 160mm 80mm
B. 160mm 120mm
C. 120mm 80mm
D. 120mm 60mm
【单选题】
单开辙叉、交叉渡线锐角辙叉、交叉渡线钝角辙叉采用___整铸辙叉。
A. 普通碳素结构钢
B. 低合金结构钢
C. 高锰钢
D. 调质结构钢
【单选题】
2号线正线道岔护轨采用分开式,采用___钢轨制造。
A. 60kg/m
B. 43kg/m
C. 75kg/m
D. 50kg/m
【单选题】
4号线正线尖轨设两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动程为___,第二牵引点动程为()。
A. 160mm 80mm
B. 160mm 84mm
C. 120mm 84mm
D. 120mm 80mm
【单选题】
4号线正线尖轨理论转换力不大于___。
A. 4KN
B. 3KN
C. 5KN
D. 2KN
【单选题】
停车场AT曲线型尖轨侧向过岔允许最高速度为___km/h。
A. 15
B. 25
C. 35
D. 30
【单选题】
正线AT直线型尖轨侧向过岔允许最高速度为___km/h。
A. 25
B. 20
C. 30
D. 35
【单选题】
停车场AT曲线型尖轨直向过岔允许最高速度为___km/h。
A. 60
B. 55
C. 50
D. 65
【单选题】
正线开通初期3个月内每___小时巡道一次,3个月后视情况可改为每()小时巡道一次。
A. 24 24
B. 24 48
C. 48 48
D. 48 72
【单选题】
人工巡道的周期间隔不应超过___小时。
A. 72
B. 48
C. 24
D. 60
【单选题】
车辆段、停车场所有道岔___巡查一遍,特殊情况下,根据调度部门下发的施工计划执行。
A. 24h
B. 48h
C. 72h
D. 每周
【单选题】
正线折返道岔、车辆段、停车场咽喉道岔应每___全面检查一次。
A. 每周
B. 每3天
C. 每两周
D. 每两天
【单选题】
正线普通道岔___全面检查一次。
A. 每天
B. 每月
C. 每周
D. 每两周
【单选题】
正线及车辆段、停车场道岔每___检查一次钢轨、轨端、尖轨、叉心等是否有肥边和波磨,并有计划安排打磨。
A. 年
B. 半年
C. 三个月
D. 月
【单选题】
每年在___季来临之前完成正线所有道岔及车辆段、停车场咽喉道岔的辙叉部分趾端和跟端接头拆检并涂油。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单选题】
每年___月完成所有道岔和道岔前后轨缝调查和轨缝均匀工作并做好记录。
A. 12
B. 11
C. 10
D. 9
【单选题】
50kg/m钢轨曲线型尖轨7号道岔设计动程:___mm。
A. 160
B. 152
C. 120
D. 80
【单选题】
道岔两尖轨尖端相错量不得超过___mm。
A. 16
B. 12
C. 10
D. 8
【单选题】
冬季冰雪天气道岔除雪,做好地铁列车进出库前的道岔准备工作,并提前___小时进行除雪准备工作,保证地铁列车安全平稳的通过责任道岔。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正线轨道工班夜间保障人员必须做到晚间和凌晨地铁列车进出库前清扫冰雪,做好地铁列车进库前的准备工作,并提前___小时进行除雪准备工作,保证地铁列车安全平稳的通过道岔。
A. 2
B. 1.5
C. 0.5
D. 1
【单选题】
各工班责任分工道岔内的所有转辙部分应根据行车需要和冰雪情况确定除雪周期,而辙叉轮缘槽和护轨轮缘槽必须___小时彻底清除冰雪一次。
A. 48
B. 24
C. 36
D. 72
【单选题】
经地铁列车碾压过的翼轨轮缘槽,严禁大于___小时清除一次。
A. 24
B. 36
C. 48
D. 72
【单选题】
道岔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时,则按不大于___‰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mm的相等轨距段。
A. 6
B. 5
C. 4
D. 3
【单选题】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___‰顺坡。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道岔辙叉部分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应控制在___mm、()mm之间比较合适。
A. 1390~1393 1346~1348
B. 1391~1394 1345~1348
C. 1390~1394 1346~1348
D. 1391~1394 1346~1348
【单选题】
辙叉轮缘槽检查时标准宽度为___mm,容许误差为+3、-1mm。
A. 50
B. 48
C. 46
D. 44
【单选题】
辙叉护轨平直段轮缘槽检查时标准宽度为___mm,容许误差为+3、-1mm。
A. 40
B. 42
C. 44
D. 46
【单选题】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___mm,容许误差为-2mm。
A. 50
B. 55
C. 60
D. 65
【单选题】
护轨轮缘槽和辙叉轮缘槽宽度之和应不小于___mm。
A. 90
B. 89
C. 88
D. 87
【单选题】
钢轨伤损分为___三类。
A. 轻伤、重伤和折断
B. 微伤、轻伤和重伤
C. 微伤、重伤和折断
D. 中伤、重伤和折断
【单选题】
辙叉伤损分___两类。
A. 轻伤和折断
B. 微伤和重伤
C. 轻伤和重伤
D. 轻伤和折断
【单选题】
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___mm处测量。
A. 10
B. 12
C. 14
D. 16
【单选题】
60kg/m钢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___mm为钢轨重伤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60kg/m钢轨顶面上有长大于___mm,深大于10mm的掉块为钢轨折断标准之一。
A. 70
B. 60
C. 50
D. 40
【单选题】
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正线、试车线上超过___mm,在其他线上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 8 12
B. 8 11
C. 10 12
D. 10 11
【单选题】
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试车线上超过___mm,在其他线上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 8 12
B. 8 10
C. 6 10
D. 6 12
【单选题】
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___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 8
B. 6
C. 4
D. 3
【单选题】
尖轨尖至第一牵引点(分动外锁闭)或者连接杆(联动内锁闭)处,尖轨侧面磨耗达到___mm,可有计划进行更换。
A. 8
B. 6
C. 4
D. 2
【单选题】
巡查时应严格执行工务中心编制的巡查图巡查(如遇作业令冲突时,以作业令为主进行适当调整),以___km/h左右的速度全面查看道岔,重点部位应细查慢看。
A. 500%
B. 400%
C. 300%
D. 200%
【单选题】
岔枕失效标准之一是机械磨损,经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其厚度不足___mm
A. 70
B. 80
C. 90
D. 100
推荐试题
【单选题】
被叫收到寻呼但未收到 INVITE 消息,问题定位为( )
A. 无线网问题
B. 核心网与无线网配合问题
C. 核心网问题
D. IMS 网络问题
【单选题】
如同4G网络需要开机或者outof service一段时间后进行注册附着流程一样,IMS子系统的用户同样需要进行在( )的注册
A. IBCF
B. S-CSCF
C. P-CSCF
D. I-CSCF
【单选题】
LTE系统消息主要包括MIB和SIB,在异系统互操作中,UTRAN的重选信息由( )携带。
A. SIB7
B. SIB5
C. SIB4
D. SIB6
【单选题】
频域资源调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
A. 缓存数据量
B. UE能力
C. CQI
D. 系统带宽
【单选题】
下面哪个度数的机械下倾可能会产生波瓣畸变?( )
A. 3
B. 8
C. 5
D. 15
【单选题】
关于Cat3UE在20M带宽TD-LTE不同模式下峰值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TM3>TM8>TM2>TM7
B. TM2<tm3<tm7<="" div="">
C. TM3=tm8>TM2=TM7
D. TM3>TM8>TM7>TM2
【单选题】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P测量结果,其取值范围为( )
A. 整数(0..97)
B. 整数(0..37)
C. 整数(0..34)
D. 整数(0..94)
【单选题】
VoLTE的呼叫建立时延统计信令节点为从主叫发起INVITE到主叫收到( )。
A. ACK
B. INVITE RING 180
C. UPDATE 200
D. INVITE 200
【单选题】
TM3适用于的应用场景( )。
A. 小区边缘
B. 移动速度高
C. 小区中部
D. 移动速度低
E. 业务带宽高
【单选题】
LTE上行链路并不采用OFDMA的原因是( )。
A. 克服多载波幅度叠加形成的巨大功率波动
B. 为了更加容易实现
C. 因为增加了功耗
D. 克服多普勒频移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
以下哪个节点是eSRVCC中信令面的锚点?( )
A. ATCF
B. Emsc
C. ATGW
D. MME
E. ACCAS
【单选题】
NB-IoT系统中,NPSS的发送周期是( )。
A. 20ms
B. 5ms
C. 1ms
D. 10ms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技术能实现物理设备的互联互通?( )
A. GPRS
B. IOT
C. TCT
D. TOY
【单选题】
NB-IoT上下行分别采用的多址技术分别是什么?( )
A. OFDMA\OFDMA
B. SCFDMA\OFDMA
C. OFDMA\SCFDMA
D. SCFDMA\SCFDMA
【单选题】
NB-IoT下行载波带宽为( )。
A. 180 KHz
B. 15 KHz
C. 3.75 KHz
D. 30 KHz
【单选题】
NB-IoT协议规定的UE最大发射功率是( )。
A. 33dBm
B. 23dBm
C. 20dBm
D. 30dBm
【单选题】
NR一共支持几种子载波间隔配置?( )
A. 6
B. 4
C. 3
D. 5
【单选题】
5G参数集包含哪些参数?( )
A. Slot format
B. BWP
C. SCS+CP
D. Bandwidth
【单选题】
UE在每个NR serving小区下最多监听几个通过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
A. 4
B. 2
C. 1
D. 3
【单选题】
NR中下行HARQ最多可以配置多少个进程?( )
A. 16
B. 4
C. 2
D. 8
【单选题】
仅支持FR1的UE在连接态下完成配置了TRS,此时,TRS与SSB可能存在以下哪种QCL关系?( )
A. QCL-TypeD
B. QCL-TypeB
C. QCL-TypeA
D. QCL-TypeC
【单选题】
时域上SS/PBCH块占用( )个符号
A. 8
B. 2
C. 1
D. 4
【单选题】
5G一个无线帧长度是( )。
A. 20ms
B. 5ms
C. 1ms
D. 10ms
【单选题】
5G NR帧结构的基本时间单位是( )。
A. Tc
B. slot
C. subframe
D. symbol
【单选题】
下面关于软切换的说法哪个不正确?( )
A. ,手机通话同时由多个扇区同时支持
B. 通话保持在同一语音处理器上,通话中不存在中断现象
C. 发生在相同或者不同CDMA载频内不同基站的扇区之间的切换,站联系时,并不中断与原有的基站的通信手机通话同时由多个扇区同时支持
D. 在切换过程中,移动台开始与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中断与原有的基站的通信
【单选题】
直放站不宜作为信号源覆盖的地方有?( )
A. 居民平房
B. 信号盲点
C. 高层建筑
D. 山区道路
【单选题】
当电波的磁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称为( )。
A. 椭圆极化波
B. 圆极化波
C. 垂直极化波
D. 水平极化波
【单选题】
话音业务测试从呼叫时间上可以分为( )。
A. 周期性呼叫和定点拨打测试
B. 行进中呼叫测试和定点呼叫测试
C. CQT和DT
D. 马尔可夫呼叫和一般语音呼叫
【单选题】
哪些不属于上行影响覆盖的因素?( )
A. 基站接收灵敏度,
B. 总发射功率
C. 天线分集增益
D. 终端发射功率
【单选题】
一般而言,阴影衰落标准差随着使用频率的升高而( )。
A. 升高
B. 降低
C. 都有可能
D. 不变化
【单选题】
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叫 ( )。
A. 快衰落
B. 慢衰落
C. 多址干扰
D. 码间干扰
【单选题】
一般( )效应和多径效应会引起快衰落。
A. 多普勒效应
B. 远近效应
C. 呼吸效应
D. 阴影效应
【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标识类信息有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和应用端口号,它们在OSI模型中所属的层次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局
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D.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单选题】
增大下倾角是必要的网规手段,可以( )覆盖范围,( )小区间干扰。
A. 减小,增大
B. 减小,减少
C. 增大,增大
D. 增大,减少
【单选题】
服务小区重选迟滞设置为( )时,最容易导致乒乓重选。
A. 2
B. 1
C. 4
D. 3
【单选题】
下列哪一种干扰是由于受扰系统的设备性能指标不合格导致的?( )
A. 杂散干扰
B. 阻塞干扰
C. 谐波干扰
D. 互调干扰
【单选题】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Q测量结果,其取值范围为( )。
A. 整数(0..37)
B. 整数(0..34)
C. 整数(0..97)
D. 整数(0..94)
【单选题】
目前LTE室外站点之间的切换事件是哪一种?( )
A. A2
B. A1
C. A4
D. A3
【单选题】
移动互联网业务感知分析系统针对运营优化的分析功能,支持对指定感知性能KQI/KPI告警级别告警规则的自定义,质差告警的对象是什么粒度级别?( )
A. 网元级;
B. 用户级;
C. 终端级
D. 小区级;
【单选题】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哪种标识区分用户?( )
A. P-RNTI
B. C-RNTI
C. RA-RNTI
D. SI-R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