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艾曲泊帕一日一次,服用方便,亚洲人的初始剂量为25mg?
A. 是
B. 否
C.
D.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关于艾曲波帕的不良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艾曲波帕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
B. 不良事件以1-2级居多
C. 血栓栓塞事件与血小板计数升高无相关性
D. 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与艾曲波帕治疗时长无关
【多选题】
"关于艾曲泊帕用药期间监测,描述正确的是?
A. 开始治疗前评估全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
B. 稳定剂量下,每周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直至达到血小板计数稳定
C. 剂量调整后,等待至少2周后,观察剂量调整对患者血小板计数疗效的影响,然后再考虑是否继续调整剂量
D. 剂量调整后,每2周检查一次肝功能,直至确立平稳的用药剂量
【多选题】
瑞弗兰上市后,我们在市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会是()?
A. 临床医生倾向于重复使用类固醇类激素,而不是换用二线药物治疗
B. 临床医生缺乏对TPO受体激动剂的了解和临床使用经验
C. 临床医生不了解瑞弗兰与rhTPO(特比奥)之间的区别
D. 临床医生寻求“治愈”ITP,而TPO类药物仅被考虑作为支持治疗
【多选题】
瑞弗兰的市场策略是()?
A. 使现有TPO制剂使用者优先选择瑞弗兰
B. 与被视为“治愈”的现有二线治疗方案进行品牌区隔
C. 明确一线疗效不佳定义,积极启动二线治疗
D. 推动瑞弗兰足量足疗程(50mg/d,6个月)治疗,建立ITP长期规范管理观念
【多选题】
瑞弗兰的核心推广信息是()?
A. 首个也是唯一获得批准的口服小分子非肽TPO受体激动剂
B. 与TPO受体的跨膜区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不会与内源性TPO竞争,不会诱导TPO抗体
C.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瑞弗兰50mg/d,1周有效提高ITP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当
D. 中国指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6年版)》 推荐为ITP二线首选
【多选题】
EXTEND研究中,关于艾曲泊帕的剂量调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步,调整艾曲泊帕剂量使血小板≥100,000/µL后可降低伴随药物剂量
B. 第二步,降低伴随药物剂量,并保持血小板≥100,000/µl
C. 第三步,优化艾曲泊帕剂量,保持血小板≥50,000/µL及最低剂量伴随用药
D. 第四步,维持剂量,保持血小板≥50,000/µL
【多选题】
在艾曲泊帕剂量延伸(EXTEND)研究中,对于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的患者出现严重AEs
B. 14%的患者出现AEs导致停药
C. 7%患者报道肝胆实验室检查异常(HBLAs)
D. "肝胆实验室检查异常(HBLAs)指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5 倍正常上限,或胆
【多选题】
关于艾曲泊帕的剂量初始和调整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A. 建议初始剂量:25mg/d,为了获得≥50 x 109/L的血小板计数,最高可调整为75mg
B. 至少2周治疗后血小板 <50 x 109/L,以25mg的量增加每日剂量,最高至75mg
C. "血小板 ≥50 x 109/L~≤150 x 109/L,使用最低剂量的艾曲泊帕和/或同时进行ITP治
D. 血小板>150 x 109/L,停止使用艾曲泊帕。增加血小板监测的频率到每周两次
【多选题】
在艾曲泊帕剂量延伸(EXTEND)研究中,艾曲泊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法正确是?
A. 基于基线,患者具有显著(p < 0.05)及中度临床意义上的改善
B. 维持剂量阶段,身体疼痛和心理健康评分同样得到改善
C. 33%以上的患者3个月内具有良好的HRQoL反应(事后分析)
D. 1年内具有良好的HRQoL反应的患者比例高达88%(事后分析)
【多选题】
关于利妥昔单抗,说法正确的是?
A. RCT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利妥昔单抗组的治疗失败率、脾切除率、总体反应率、完全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
B. 利妥昔单抗起效较慢(中位起效时间2个月)
C. 持续反应率随时间逐渐降低,5年持续反应率40%左右
D.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ITP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多选题】
请简述瑞弗兰的市场推广策略?
A. 成为ITP二线治疗首选
B. 推动ITP规范诊疗,及时启动二线治疗
C. 建立ITP长期管理观念,并选用瑞弗兰足量足疗程进行维持治疗
D.
【多选题】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所有TKI由于抑制野生型Bcr-Abl,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B. 临床试验证实:达希纳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同年龄组普通人群相似
C. 所有进行TKI治疗的CML患者,都应该进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评估
D. 所有选项均不正确
【多选题】
如果出现血液学毒性( ),应暂停达希纳的使用。
A. 加速期:ANC<0.5×109/升或血小板<10×109/升
B. 慢性期:ANC<1.0×109/升或血小板<50×109/升)
C. 加速期:ANC<1×109/升或血小板<10×109/升
D. 慢性期:ANC<10×109/升或血小板<50×109/升
推荐试题
【多选题】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___
A. 符合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本标准的要求
B. 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C. 有效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D.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多选题】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旨在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包括 ___
A. 负责制定组织风险管理方针的人员
B. 负责确保在组织整体、或者某一特定区域、项目或者活动内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人员
C. 需要评定组织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人员
D. 整体或部分地实施风险管理的标准、指南、程序和操作规范的开发者
【多选题】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指的外部环境可包括 ___
A. 文化、社会、政治、法律法规、财政金融、技术、经济
B. 自然和竞争环境,无论国际、国家、区域或地方
C. 对组织目标具有影响的主要驱动和趋势
D. 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其感受和价值观
【多选题】
下面关于事件的论述正确的有 ___
A. 一个事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事变,会有多种原因
B. 事件可以由一些不发生的事情构成
C. 事件有时被称作“事件(incident)”或“事故(accident)”
D. 事件是必然的
【多选题】
评价组织外部状况主要包括 ___
A. 社会和文化、政治、法律法规、财务、技术、经济、自然和竞争环境,无论国际、国内、区域和当地
B. 影响组织目标的动力和趋势
C. 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感受和价值观
D. 组织的文化
【多选题】
评价组织内部状况主要包括 ___
A. 合同关系的形式和范围
B. 方针、目标,以及为实现它们所制定的战略
C. 与内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感受和价值观
D. 信息系统、信息流和决策过程(正式和非正式的)
【多选题】
风险管理方针宜清楚阐明组织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承诺,特别要针对 ___
A. 组织管理风险的基本原理
B. 组织目标和方针与风险管理方针的联系
C. 提供有助于管理风险必要资源的承诺
D. 处理利益冲突的方法
【多选题】
组织宜为风险管理配置适当的资源,主要包括 ___
A. 人员、技能、经验和能力
B. 对于风险管理过程的每步骤所需的资源
C. 用于管理风险的组织的过程、方法和工具
D. 管理体系的信息和知识
【多选题】
在实施组织的管理风险的框架时,组织应该 ___
A. 确定实施框架的适当时间安排和策略
B. 将风险管理方针和过程应用到组织的过程
C. 确保决策,包括目标的制定和设立,与风险管理过程输出结果一致
D. 举行信息和培训会议
【多选题】
为了确保风险管理有效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组织宜 ___
A. 针对适当定期评审的参数测量风险管理绩效
B. 定期测量风险管理计划的进展和偏离
C. 基于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状况,定期评审风险管理框架、方针和计划是否仍然适宜
D. 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多选题】
风险处理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___
A. 通过决定不开展或停止产生风险的活动,来规避风险
B. 为寻求机会,接受或提高风险
C. 消除风险源
D. 与另一方或多方共担风险 (ABCD)
【多选题】
组织的监测和评审目的是 ___
A. 确保控制措施在设计和运行上有效和有效率
B. 获得进一步改进风险评价的信息
C. 探测内外部状况的变化,包括风险准则的变化和会需要修正风险处理和优先的风险自身
D. 识别出现的风险
【多选题】
以下属于万家企业的有: ___
A. 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B. 拥有600辆及以上车辆的客运、货运企业
C. 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学校
D. 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宾馆饭店
【多选题】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___
A.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 的用能单位
B.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 (含5000吨,下同) 、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C.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D.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万吨以上的用能单位
【多选题】
依据GB/T23331-2012标准4.5.7,当采购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 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 ___ 的影响。
A. 能源绩效
B. 能源消耗
C. 能源使用
D. 能源效率
【多选题】
依据GB/T23331-2012标准4.6.1,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 ___ 相适应。
A. 规模
B. 人员人员能力
C. 复杂程度
D. 监视和测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