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以下错误的描述是___。
A. break语句不能用于循环语句和switch语句外的任何其他语句。
B. 在switch 语句中使用break语句或continue语句的作用相同。
C. 在循环语句中使用continue语句是为了结束本次循环,而不是终止整个循环。
D. 在循环语句中使用break语句是为了使流程跳出循环体,提前结束循环。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for (j=0;j<10;j++);循环结束后,j的值是___。
A. 12
B. 11
C. 10
D. 9
【单选题】
下面对数组的定义正确的是 ___
A. int n=10; int array[n]
B. int array[10]
C. int n; scanf(“%d”,&n); int array[n]
D. int n; int array[n]; scanf(“%s”,array)
【单选题】
正确的数组定义语句为 ___
A. int A[-3]
B. int A[3,5]
C. int A[ ][ ]
D. int *A[3]
【单选题】
设已定义数组int array[3][4]; 则对此数组正确的引用是 ___
A. array[1,2]
B. array [1][4]
C. array[1][1+2]
D. array(1)(3)
【单选题】
设二维数组array有m列,则在array[i][j]之前的元素个数为___
A. j*m+i
B. i*m+j
C. i*m+j-1
D. i*m+j+1
【单选题】
长度为5的int类型数组和长度为3的double类型数组,哪一个数组占用内存空间多___
A. int 型的多
B. double型的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单选题】
字符数组char a[]=“one\n”;占多少内存字节___
A. 3
B. 4
C. 不一定
D. 5
【单选题】
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___
A. 数组元素有相同的名字
B. 数组元素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 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
D. 数组元素有据有相同的下标
【单选题】
二维数组第一个元素的下标是___
A. 0,0
B. 0,1
C. 1,1
D. 1,0
【单选题】
若有定义 float x[3][100],下标最大的数组元素是___
A. x[2][99]
B. x[0][100]
C. x[3][99]
D. x[2][100]
【单选题】
判断字符串s1是否大于字符串s2, 则应当使用: ___
A. if(s1>s2)
B. if(strcmp(s1,s2))
C. if(strcmp(s1,s2)>0)
D. if(strcmp(s2,s1)>0)
【单选题】
下述对C语言字符数组的描述正确的是___ 
A. 任何一维数组的名称都是该数组存储单元的开始地址,且其每个元素按照顺序连续占用存储空间
B. 一维数组的元素在引用时其下标大小没有限制
C. 任何一个一维数组的元素,可以根据内存的情况按照其先后顺序以连续或非连续的方式占用存储
【单选题】
 下述对C语言字符数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
A. 任何一个一维数组的元素在引用时,其下标可以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常量
B. 一维数组的元素实质上就是一个变量,代表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单元
C. 如果要引用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直接使用该数组名称即可
D.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在一个C语言程序构成中,较完整的描述是___
A. 由主程序与子程序构成
B. 由多个主函数与多个函数构成
C. 由主函数与函数构成
D. 由一个主函数与多个函数构成
【单选题】
C语言在程序开始执行时,其正确的描述是___
A. 由编写程序语句的顺序格式执行
B. 在主函数main()开始处执行
C. 在第一个函数处执行
D. 由人随机选择执行
【单选题】
下列有关函数错误的描述是___
A. C语言中允许函数嵌套定义
B. C语言中允许函数递归调用
C. 调用函数时,实参与形参的个数、类型需完全一致
D. C语言函数的缺省数据类型是int类型
【单选题】
在C语言中,各个函数之间具有的关系是___
A. 不允许直接递归调用,也不允许间接递归调用
B. 允许直接递归调用,不允许间接递归调用
C. 不允许直接递归调用,允许间接递归调用
D. 允许直接递归调用,也允许间接递归调用
【单选题】
在C语言中,函数的返回值的类型是由___
A. C语言的编译程序,在程序编译时决定
B. 由调用该函数的主调函数所决定
C. 由return语句的表达式的类型所决定
D. 由定义该函数时指定的函数类型所决定
【单选题】
当调用函数时,如果实参是一个数组名,则向函数传送的是___
A. 数组的首元素
B. 数组的首地址
C. 数组每个元素的地址
D. 数组每个元素中的值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必须要有变量定义和执行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B. 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必须要有执行部分,可以没有变量定义
C. 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可以没有变量定义和执行部分,函数可以是空函数
D.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main函数必须放在C程序的开头
B. main函数必须放在C程序的最后
C. main函数可以放在C程序的中间部分,即在一些函数之前在另一个函数之后,但在执行C程序时是从程序开头执行的
D. main函数可以放在C程序的中间部分,即在一些函数之前在另一些函数之后,但在执行C程序时是从main函数开始的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在执行C程序时不是从 main函数开始的
B. C程序书写格式严格限制,一行内必须写一个语句
C. C程序书写格式自由,一个语句可以分写在多行上
D. C程序书写格式严格限制,一行内必须写一个语句,并要有行号
【单选题】
定义int*swap()指的是___
A. 一个返回整型值的函数swap()
B. 一个返回指向整型值指针的函数swap()
C. 一个指向函数swap()的指针,函数返回一个整型值
D. 以上说法均错
【单选题】
使用错误的是___
A. *(&a[0][0]+10*i+j)
B. *(a+i)+j
C. *(*(a+i)+j)
D. *(a[i]+j)
【单选题】
当定义了一个结构体变量后,系统分配给该变量分配的内存是___。
A. 结构体中各成员所需内存量的总和
B. 结构体中第一个成员所需的容量
C. 成员中占内存量最大者所需的容量
D. 结构体中最后一个成员所需内存量
【单选题】
则以下对结构体变量std中成员age的引用方式不正确的是___。
A. std.age
B. p->age
C. (*p).age
D. *p.age
【单选题】
以下对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可以对共有体变量名直接赋值
B. 一个共用体变量中可以同时存放其所有成员
C. 一个共有体变量中不能同时存放其所有成员
D. 共用体类型定义中不能出现结构体类型的成员
【单选题】
下面对typedef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 用typedef可以定义各种类型名,但不能用来定义变量
B. 用typedef可以增加新类型
C. 用typedef只是将已存在的类型用一个新的标识符来表示
D. 使用typedef有利于程序的通用和移植
【单选题】
C语言共用体类型变量在程序运行期间___。
A. 所有成员一直驻留在内存中
B. 只有一个成员驻留在内存中
C. 部分成员驻留在内存中
D. 没有成员驻留在内存中
【单选题】
当说明一个共用体变量时系统分配给它的内存是___。
A. 各成员所需内存量的总和。
B. 第一个成员所需内存量。
C. 成员中占内存量最大者所需的容量。
D. 最后一个成员所需内存量。
【单选题】
已有定义“struct xy{int a; double b;}m;”,变量m的成员a的正确表示是___。
A. m.a
B. m->a
C. *m.a
D. xy.a
【单选题】
以下各选项企图说明一种新的类型名,其中正确的是___。
A. typedef int v1
B. typedef v2=int
C. typedef v3 int
D. typedef v4: int
【单选题】
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__。
A. PER 是结构体变量名
B. PER 是结构体类型名
C. typedef struct 是结构体类型
D. struct 是结构体类型名
【单选题】
枚举类型首元素默认值和两个相邻元素之间默认的差值分别是___。
A. 1,0
B. 1,1
C. 0,1
D. 0,0
【单选题】
对结构体类型的变量的成员的访问,可使用的运算符是___。
A.
B. &
C. *
D. !
【单选题】
定义结构体的关键字是___。
A. struct
B. union
C. enum
D. typedef
【单选题】
使用共用体变量,不可以___。
A. 节省存储空间
B. 进行动态管理
C. 简化程序设计
D. 同时访问所有成员
【单选题】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___。
A. 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共用体变量
B. 在任一时刻,共用体变量的各成员只有一个有效
C. 共用体内的成员可以是结构变量,反之亦然
D. 共用体变量的地址和它各成员的地址都是同一地址
【单选题】
定义共用体的关键字是___。
A. union
B. typedef
C. enum
D. struct
【单选题】
以下对枚举类型名的定义中正确的是___。
A. enum a {"sum","mon","tue"}
B. enum a={sum,mon,tue}
C. enum a={"sum","mon","tue"}
D. enum a {sum=9,mon=-1,tue}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在 ___
A. 1992年
B. 1995年
C. 1997年
D. 2000年
【单选题】
确定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会议是 ___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单选题】
党的___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单选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下列什么问题___
A. 组织路线问题
B. 思想路线问题
C. 政治路线问题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单选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___
A.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B.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 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单选题】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___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单选题】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___
A.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决定在广东、福建试办经济特区
【单选题】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
A.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单选题】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会议是___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大
D. 党的十三大
【单选题】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以华国锋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___政策
A.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D.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单选题】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___
A. 合作经营制度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产业化合作制度
D. 机械化耕作制度
【单选题】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市场经济的论断是在___
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单选题】
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在___
A. 十八大
B. 十八届三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二中全会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___相结合的产物。
A. 世界形势
B. 党的建设
C. 时代特征
D. 改革发展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___。
A. 理论武器
B. 理论指南
C. 思想武器
D. 指导思想
【单选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___。
A. 二十一世纪
B. 二十世纪
C. 新阶段
D. 新高潮
【单选题】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___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A. 封闭保守
B. 闭关锁国
C. 固步自封
D. 封闭僵化
【单选题】
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
A.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B. 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能够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D. 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
【单选题】
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的大会是( )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 党的十五大
【单选题】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___。
A. 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B. 全覆盖的、压倒性的
C. 多层次的、立体性的
D. 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单选题】
十八大以来五年来的变革是___。
A. 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B. 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C. 全覆盖的、压倒性的
D. 多层次的、立体性的
【单选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_。
A. 未来方向
B. 未来方位
C. 历史方向
D. 历史方位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___。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是___。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征程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___。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
A.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 落后的社会生产
C.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D.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单选题】
关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认识不正确的是___。
A. 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
B.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再重要
C.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D.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___。
A. 站起来的时代
B. 富起来的时代
C. 强起来的时代
D. 霸起来的时代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___。
A.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C.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 给世界上各国提供了全新选择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___。
A.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C.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 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___。
A.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单选题】
___,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A. 2012年11月8日
B. 2012年11月29日
C. 2012年11月25日
D. 2012年12月10日
【单选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___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A. 实现民族解放
B. 实现人民幸福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国家独立
【单选题】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于党的建设内容问题,十九大报告首次将___摆在第一位。
A. 政治建设
B. 思想建设
C. 制度建设
D. 作风建设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首先要___。
A. 应对重大挑战
B. 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进行斗争
C. 抵御重大风险
D. 克服重大阻力
【单选题】
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___。
A. 生产力
B. 科学
C. 人民
D. 历史
【单选题】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___。
A. 坚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
B.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的新发展理念是___。
A. 改革、协调、持续、开放、共享
B. 创新、快速、绿色、健康、共享
C.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 创新、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单选题】
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是___。
A. 2000年
B. 2020年
C. 2035年
D. 本世纪中叶
【单选题】
十九大首次提出了___,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相互响应的五大文明体系。
A. 物质文明
B. 政治文明
C. 社会文明
D.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