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___。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___。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状况
B. 人口数量多且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现实状况
D.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___。
A. 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D. 是指不合格的社会主义
【单选题】
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A. 社会主义本质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单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的是___。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单选题】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表述是___。
A. 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二者的社会性质相同
B. 它的发展程度比较低,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它的发展程度虽然还比较低,但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它的发展程度虽然比较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尚未确立,但仍高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单选题】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阐明的是___。
A. 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
B.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C.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D. 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___。
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D. 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单选题】
党的___,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党的___,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党的___,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___。
A.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单选题】
党的十七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新增的内容是___。
A. “文明”
B. “民主”
C. “富强”
D. “和谐”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新增的内容是___
A. “文明”
B. “民主”
C. “富强”
D. “美丽”
【单选题】
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的是___。
A. 坚持群众路线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
A. 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的矛盾
B.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___,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党的基本纲领
【单选题】
___,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党的基本纲领
【单选题】
___,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解放思想”
【单选题】
毫不动摇地___,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A.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 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
【单选题】
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___。
A. 坚持改革和开放
B.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单选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___。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改革开放
【单选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___。
A. 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单选题】
我国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及改革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___。
A.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
【单选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___。
A. 恢复党的基本路线
B.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单选题】
社会主义本质是___。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无产阶级专政
C. 计划经济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单选题】
“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由___提出的。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单选题】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___。
A. 改革
B. 创新
C. 发展
D. 革命
【单选题】
高度发达的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单选题】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___的发展开辟道路。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单选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
A. 根本目标
B. 根本任务
C. 根本要求
D. 根本战略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 根本目标
B. 根本任务
C. 根本要求
D. 根本战略
【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
A. 消灭剥削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建成社会主义
D. 过渡到共产主义
【单选题】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___。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
C. 实行按劳分配
D. 实行按需分配
【单选题】
在当代中国,坚持___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A. 改革
B. 创新
C. 发展
D. 实践
【单选题】
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___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A. “两步走”
B. “三步走”
C. 三个阶段
D. 两个阶段
【单选题】
“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___。
A.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单选题】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___。
A.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单选题】
“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___。
A.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单选题】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___。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 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荐试题
【多选题】
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哪些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 ___ 。
A.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 确定所需的资源以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C. 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多选题】
组织与顾客沟通时,除了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外,还包括 ___ 。
A. 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B. 关系重大时,制定有关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C. 处置或控制顾客财产
D. 以上都是
【多选题】
以下哪些活动是组织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的目的? ___ 。
A. 实施评审活动,以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 实施验证活动,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满足输入的要求
C. 实施确认活动,以确保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要求
【多选题】
组织应确定所要求的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应考虑下列哪些活动 ___ 。
A. 家电产品的三包协议
B. 家电产品中有毒化学物残留
C. 一次性PET饮水瓶废弃后的回收
D. 以上都不是
【多选题】
根据ISO9001:2015标准,除非 ___ ,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将会服务。
A. 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
B. 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
C. 必须得到顾客批准
【多选题】
确定审核范围时应考虑 ___ 。
A. 组织的实际位置与组织单元
B. 覆盖的时期
C. 组织的活动和过程
【多选题】
实施ISO9001:2015版标准并非意味着需要 ___ 。
A. 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
B. 在组织内使用新版标准的特定术语
C. 形成与新版标准条款相一致的文件
D. 必须形成质量手册
【多选题】
ISO9001:2015标准采用的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 ___ 。
A.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PDCA) 循环
B. 风险管理
C. 基于风险的思维
D. 管理的系统方法
【多选题】
ISO9001:2015标准为下列 ___ 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C.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相关方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D.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相关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多选题】
关于理解组织环境的基本概念,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___ 。
A. 理解组织的环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定了影响组织的宗旨,目标和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
B. 组织环境需要考虑内部因素,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
C. 组织的宗旨可被表达为其愿景、使命、方针和目标
D. 组织的宗旨可被表达为价值观和信仰
【多选题】
ISO9001:2015标准中8.4.1条对下列哪些情况做出了控制规定 ___ 。
A. 外部供方的产品和服务将构成组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B. 外部供方代表组织直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
C. 组织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或部分过程
D. 组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多选题】
按照ISO9001:2015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 ___ 。
A. 有效的
B. 充分的
C. 适宜的
D. 可信的
【多选题】
根据ISO9001:2015标准,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下列哪些是受控条件 ___ 。
A.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 配备胜任的人员,包括所要求的资格
C. 可获得成文信息,以规定拟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进行的活动的特性
D. 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成文信息 ___ 。
A. 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B. 可追溯到授权放行人员的信息
C. 描述获得的让步
D. 描述所采取的措施
【多选题】
组织应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 ___ 。
A. 纠正
B. 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C. 获得顾客批准
D. 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多选题】
组织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时,应满足下列哪些要求 ___ 。
A.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规定
B.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所声明的要求
C. 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
D. 关系重大时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多选题】
组织应确保有能力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组织应评审下列哪些要求 ___ 。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组织规定的要求和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
D. 由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导致潜在的失效后果
【多选题】
在创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___ 。
A. 标识和符号
B. 格式
C. 评审和批准
D. 标识和说明,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多选题】
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 ___ 。
A. 组织的环境
B. 相关方的要求
C. 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D.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类别
【多选题】
组织应确保在控制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知晓 ___ 。
A. 质量方针和相关质量目标
B. 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绩效的益处
C. 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D. 应对风险的措施
【多选题】
关于审核证据的获取,说法正确的 ___ 。
A. 导致审核发现的审核证据应予以记录
B. 只有验证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证据
C. 信息获取的方法应包括:面谈、观察、文件评审
D. 对过程之间的接口有关的信息不必收集
【多选题】
5S现场管理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5个S分别代表 ___ 。
A. 整理、整顿
B. 清扫、清洁、素养
C. 速度、节约、素养
D. 安全、服务ab
【多选题】
标准哪些条款与战略有关? ___ 。
A.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B.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C. 5.2.1制定质量方针
D. 9.3管理评审
【多选题】
如果组织确定有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变更,则变更应 ___ 进行。
A. 按计划进行
B. 随意、随时
C. 重新策划后
D. 以系统的方式
【多选题】
ISO9001:2015标准中,关于质量管理原则的描述,以下哪一个不是正确的? ___
A. 循证决策
B. 关系管理
C.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D.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多选题】
关于组织的环境描述准确的是 ___ 。
A. 组织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赢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赢利或公共服务组织
B. 对建立、实施预期结果的方法有影响的内外部结果的组合
C. 对策划、实现质量方针的方法有影响的内外部结果的组合
D. 了解基础设施对确定组织环境会有影响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ISO9001:2015标准基本结构示意的PDCA循环图中输入的要求? ___ 。
A.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 组织及其环境
C. 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果
D. 顾客要求
【多选题】
下列哪些术语是有关结果的术语? ___
A. 产品
B. 风险
C. 创新
D. 输出
【多选题】
下列针对应对风险和机遇的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___
A. 分担风险或基于信息而做出决策的维持风险
B. 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结果
C. 消除风险源
D. 为寻求机遇而承担风险
【多选题】
最高管理者应证明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 。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组织的业务过程相结合
B. 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C. 使用管理的系统方法
D.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推动改进
【多选题】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选项可包括 ___ 。
A. 规避风险
B. 接收风险以利用机遇
C. 消除风险源
D. 无条件保留风险
【多选题】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描述正确的 ___ 。
A. 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B. 当存在测量溯源标准时,可以不保留作为标准或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C. 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D. 保留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多选题】
关于创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___ 。
A. 创新通常具有重要影响
B. 创新是新的或变更的实体实现或重新分配价值
C. 通常,以创新为结果的活动需要管理
D. 创新通常是改进的一种形式之一
【多选题】
下列关于“根据ISO9001:2015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潜在益处”的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___ 。
A. 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 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能力
C. 统一了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D. 实现了组织使用术语与标准特定术语的一致性
【多选题】
过程运行环境中的社会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___ 。
A. 无对抗
B. 保护个人情感
C. 和谐稳定
D. 无歧视
【多选题】
组织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宜的数据和信息,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包括 ___ 。
A. 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B. 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C. 外部供方的绩效
D.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多选题】
ISO9001:2015标准要求组织进行知识管理,鼓励组织获得知识,可以通过 ___ 。
A. 总结经验
B. 专家指导
C. 标杆对比
D. 风险应对
【多选题】
PDCA循环的P:策划,建立体系及其过程的目标,配备所需的资源,以实现与顾客要求和组织方针相一致的结果,以下属于“策划”章节是 ___ 。
A. 组织的环境
B. 领导作用
C. 策划
D. 支持
【多选题】
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___ 。
A. 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B. 采取的措施和需要的资源
C. 由谁负责及何时完成
D. 如何评价结果
【多选题】
依据ISO9001:2015标准,以下关于内部审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 。
A. 组织应确保相关管理部门获得审核结果报告
B. 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
C.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D. 组织应保留作为实施审核该以及审核结果的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