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调用的实参,传递给形参的是___
A. :数组的首地址
B. :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值
C. :数组中全部元素的值
D. :数组元素的个数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求字符串的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 :使用strlen函数
B. :只能使用strlen函数
C. :使用strlength函数
D. :只能使用strlength函数
【单选题】
在C语言中,正确的说法的是___
A. :函数的定义可以嵌套,但函数的调用不可以嵌套
B. :函数的定义不可以嵌套,但函数的调用可以嵌套
C. :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调用均不可以嵌套
D. :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调用均可以嵌套
【单选题】
以下函数正确的定义形式___。
A. :double fun(int x,int y)
B. :double fun(int x;int y)
C. :double fun(int x,int y)
D. :double fun(int x, y),
【单选题】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
A. break语句只能用于switch语句体中
B. 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使程序的执行流程跳出包含它的所有循环
C. break 语句只能用在循环体内和switch语句体内
D. 在循环体内使用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作用相同
【单选题】
下述对C语言字符数组的描术中错误的是___
A. 字符数组可以存放字符串
B. 字符数组中的字符串可以整体输入、输出
C. 可以在赋值语句中通过赋值运算符“=”对字符数组整体赋值
D. 不可以用关系运算符对字符数组中的字符串进行比较
【单选题】
若变量c为char类型,以下哪个表达式说明c为小写字母___
A. 'a'<=c<= 'z'
B. (c>= 'a')||(c<= 'z')
C. ('a'<=c) and ('z'>=c)
D. (c>= 'a')&&(c<= 'z')
【单选题】
若变量已正确定义为 int 型,要给 a、 b、 c 输入数据,正确的输入语句是___
A. read(a,b,c)
B. scanf("%d %d %d",a,b,c)
C. scanf("%D%D%D",&a,&b,&c)
D. scanf("%d%d%d",&a,&b,&c)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D. 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单选题】
2004年5月3日,12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 )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名中国工程师不幸遇难,另有9人受伤。据巴警方5月4日透露,已拘捕13名涉嫌参与这起汽车爆炸案的嫌疑人。
A. 伊斯兰堡
B. 卡拉奇
C. 瓜达尔港
D. 拉瓦尔品第
【单选题】
( )号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7月1日零时12分按计划顺利进入( )轨道,成为首个绕该行星飞行的人造飞船。
A. “勇气”火星
B. “机遇” 土星
C. “卡西尼”土星
D. “机遇”火星
【单选题】
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___。
A.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 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 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 收文、发文
【单选题】
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___。
A.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 通用公文,又称行政公文,指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
C. 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 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没有强制性影响
【单选题】
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___
A. 《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 《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 《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 《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单选题】
以下注意事项为批办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求做到的是___。
A. 认真研读公文,弄清对方意图、问题的性质与实际状况
B. 不得越权批办公文
C. 批办公文的方式有多种,如电话沟通、现场办公、面谈等
D. 要求加强协商,努力协调各方关系
【单选题】
发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以下各阶段的先后排序应为___。
A. 会商→核稿→注发→发出
B. 核稿→用印→缮印→发出
C. 核稿→会商→用印→缮印
D. 拟稿→注发→签发→发出
【单选题】
某市政府办公厅2004年所发的、排序编为5号公文的发文字号的正确写法是___。
A. 政办发(2004)第5号
B. 厅发(2004)5号
C. 政办发〔2004〕5号
D. 政发[20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