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73]往复压缩机压力范围广,从低压到超高压范围都适用,而离心式压缩机
A. 对
B. 错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174]两台泵并联工作时,在相同扬程下,并联后泵的流量为单台泵的两倍。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5]产品乙烯送出装置的压力和流量变化,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6]干燥器再生步骤中冷吹的目的是用甲烷把流体汽化解吸。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7]设备打开检修前,必须要经过倒空置换,加盲板、鼓风等安全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8]裂解气压缩机系统“五返五”只为防喘振而设计。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9]要减少乙烯损失,必须控制好分馏分凝器顶部温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0]新鲜碱中含有Fe和氧气将增加聚合物的形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1]若精馏操作不正常,引起塔顶产品中重组分浓度增加时,可采用适当提高操作压力的办法,使产品质量合格。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2]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3]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时,遇到明火,既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4]皮肤上溅到碱液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5]相等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6]裂解气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原料中的有机硫化物在裂解过程中与氢发生反应而来。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7]当压缩机吸入流量一定时,若入口压力增加,则出口压力也增加。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8]降低吸入温度可降低压缩机功耗。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9]减少段间压降可降低压缩机功耗。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0]油冷却器出口温度不能低于40℃。.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1]压缩机停车后还要继续油运24小时,直至轴承温度降至正常。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2]压缩机组的润滑油只能起润滑作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3]隔膜泵启动前需灌泵与排汽。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4]“三不动火”的内容之一是没有火票不准动火。 .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5]当强碱段浓度偏低而弱碱段偏高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加鲜碱补入量。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6]三机全停后恢复顺序应为丙烯机→乙烯机→裂解气压缩机。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7]段间罐液位高高,裂解气压缩机会联锁停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8]在生产的工艺装置区内动火为一级动火。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9]在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时,具有腐蚀性的物料应走管外。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0]板翅式换热器较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效率低。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1]离心泵启动前不要灌泵。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2]冷泵原始启动必须先干燥,后预冷。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3]隔膜泵原始启动前必须关入口阀,校正零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4]复水泵起动后可从入口导淋排放确认是否吸入管线灌满。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5]离心泵冷却水管线布置为上进下出。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6]真空度低时,可开大补水,降低复水器温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7]密封油调节阀失灵时,停仪表风阀门关死。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8]机组打闸后,可停密封油、调速油,但不能停润滑油。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9]离心式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压缩机。
A. 对
B. 错
【判断题】
[210]当裂解气负荷变化时,最经济的控制方法是调节压缩机的转速。
A. 对
B. 错
【判断题】
[211]饱和蒸汽压的大小只与体系的温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212]润滑脂无冷却作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213]安全阀应避免安装在比安全阀入口口径小的管线上,以免在安全阀启动时,影响其排泄量。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___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规律
【单选题】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___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单选题】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___
A. 事物的积极方面
B. 事物的消极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单选题】
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___
A. 既保留又继承
B. 彻底抛弃
C. 既克服又保留
D. 矛盾的调和
【单选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___
A. 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 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 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 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___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单选题】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___
A. 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 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题】
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___
A.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 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单选题】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___
A.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 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单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___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___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单选题】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___
A. 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单选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___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单选题】
依据是___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单选题】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__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单选题】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___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单选题】
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___
A. 重点论
B. 均衡论
C. 一点论
D. 两点论
【单选题】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___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单选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___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单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___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题】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___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单选题】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___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单选题】
种___
A.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或然率”是指___
A. 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 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 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 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___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___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D. 科学实验
【单选题】
实践的客体是___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___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单选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___
A. 先验论
B. 反映论
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 不可知论
【单选题】
对不可知论以最有力驳斥的是___
A. 客观真理
B. 客观事实
C. 社会实践
D. 规律规律
【单选题】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___
A.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单选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单选题】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___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___
A.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 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单选题】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__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抽象性、间接性
C. 感觉、知觉、表象
D. 形象性、直接性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___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__
A. 认识中的“源”和“流”的关系
B. 认识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单选题】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___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抽象性、间接性
C. 感觉、知觉、表象
D. 形象性、直接性
【单选题】
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___
A. 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把认识理解为主观思维的自我运行过程
C. 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 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单选题】
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___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