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空簧橡胶气囊缺 陷深度充气状态下裂纹、磨损、 外伤、龟裂等各类缺陷不得出现 帘线外露(即裂纹深度不应扩展 至帘布层,外表层距帘布层厚度 约为 2mm)。
A. 对
B. 错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一级修时两碳滑 板厚度差≤5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一级修作业时空 簧紧急弹簧裂纹深度≤5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碳滑板侧面裂纹 中贯穿至铝托架的侧面裂纹必须 更换。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轴箱弹簧橡胶堆 裂纹及破损标准为深度≤1mm; 宽度≤1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制动盘磨耗限度 (单侧测量)磨耗不得超过刻度 线。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25kV 陶瓷绝缘子 累计缺陷面积应≤3cm2。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轴身局部撞击损 伤深度≤5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轴身涂层(干燥 后)露出底漆或金属时须补漆。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25kV 非陶瓷绝缘(硅橡胶绝缘子和环氧树脂绝缘 子)伞裙缺损(缺口)当同一叶 片缺口为 1 处时,沿圆周方向的 缺损长度不大于 20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制动盘摩擦面刻 痕深度≤1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门牵引联锁功能 取消操作中,随车机械师通知司 机将司机室配电盘“关门连锁” 旋钮旋至“闭合”位。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拖车闸片限度为 10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受电弓静态接触 压力上升及下降过程中同一高度 点力的差值≤30N。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车轮踏面擦伤, 旋修车轮,使裂纹完全消失后, 再加工厚度至少为 1mm, 为避 免缺陷蔓延及随之发生的范围缺 陷尺寸扩大。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升弓时间≤6s。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镟修车轮后,车 轮踏面径向跳动≤0.5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镟轮后,同一轮 对车轮直径差≤1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横向止挡单侧测 量为 40(0,+2)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型动车组通过不落轮车 床设备限速 10km/h。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统型动车组紧急制动按 钮按系统功能分类属于驾驶设施 中的驾驶配套设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型动车组发现制动力不 足等异常情况时,需立即采取停 车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存放出发试验后 出所动车组制动试验单端进行全 部制动试验。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通过踏面诊断设 备时限速 45km/h。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L)型动车组一级修里程 周期为 5000+500km 或运用 48 h。
A. 对
B. 错
【判断题】
CRH380A 动车组一级检修后出所 动车组制动试验单端进行简略制 动试验。
A. 对
B. 错
【填空题】
1. 检查制动手柄锁机构作用良好, 制动手柄无损伤、卡滞、___, 安装无松动。
【填空题】
2. CRH380A 统型动车组牵引变压器油流继电器检测牵引变压器运转中的油流,当流量达到 150L/min±10%以上时则动作、当流量降至___L/min±15%以下时则闭 合接点。
【填空题】
3. CRH380A 统型动车组为了得到稳定的转向架回转力矩和抑制蛇行的装置,作用在转向架的回转方向{摇头方向}上,装备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装置是___。
【填空题】
4. CRH380A统型动车组闸片两侧间 隙之和应为___mm±1.6,允许单侧虚抱。
【填空题】
5. CRH380A统型动车组轴箱定位装 置采用___式定位方式。
【填空题】
6. CRH380A统型动车组基础制动装 置采用 RZKK 型气动式制动夹钳 以及___式闸片。
【填空题】
7. CRH380A统型动车组磁铁栓是通 过___来收集齿轮箱内的金属 磨耗粉等的装置。
【填空题】
8. CRH380A统型动车组车辆信息显 示器的画面根据动作模式,可大 体分为___,检修状态,诊断状态 。
【填空题】
9. CRH380A 统型动车组车辆信息显示器在通常状态下有司机模式菜 单、___、记录模式菜单。
【填空题】
10. CRH380A 统型动车组配电盘设备布置车辆控制用的开关、继电器、___等电气元件及控制装置。
【填空题】
11. 当CRH380A统型动车组车辆信息 控制装置检测到___km/h 以上 的速度时,侧面目的显示器无显示。
【填空题】
12. CRH380A统型动车组各个中央装 置及终端装置间的传送途径是由 光纤连接,为___结构。
【填空题】
13. 动车组报“准备未完”的条件为 ___失电或 ACMGVR2 失电。 ___
【填空题】
14. CRH380A统型动车组时速70km以 下,BV 手柄___级 以上,时速 70km 以上 BV 手柄 7 级以上,ATP 施加常用制动、列车施加紧急制 动时,会进行制动力不足检测。
【填空题】
15. 为实现不同车型的相互救援要 求,CHR380A{统型}动车组在头尾 车设置了___,根据制动档位的 不同输出对应的列车管压力。
推荐试题
【单选题】
___是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A. 革命化
B. 现代化
C. 正规化
D. 信息化
【单选题】
___是军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 武装装备
B. 优良传统
C. 军事人才
D. 战斗精神
【单选题】
___领域始终是社会生活中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利用得最快最多的一个领域。
A. 教育
B. 通信
C. 经济
D. 军事
【单选题】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决定因素是___。
A. 经济实力
B. 政治实力
C. 军事实力
D. 民心向背
【单选题】
国防是___的全面体现。
A. 国家军事力量
B. 国家经济实力
C. 国家综合力量
D. 国家科技实力
【单选题】
国防教育以___为核心内容。
A. 理想信念教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军事理论教育
D. 军事技能教育
【单选题】
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___水平。
A. 法治化
B. 科学化
C. 现代化
D. 信息化
【单选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___。
A.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B. “人民战争”的思想
C. “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思想
D. “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思想
【单选题】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___,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A. 国家意志
B. 国家战略
C. 创新战略
D. 改革试点
【单选题】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关键是___。
A.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B. 进一步推进军队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社会化
C.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睬
D. 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
【单选题】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___
A. 不结盟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   
D. 求同存异
【单选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___
A. 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B.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C. 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D. 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单选题】
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___
A. 印度
B. 缅甸
C. 苏 联
D. 美国
【单选题】
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是___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选题】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是___。
A. 1949年10月
B. 1971年10月
C. 1973年11月
D. 1979年1月
【单选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来的___。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刘少奇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的依据主要是___
A.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            
B.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C. 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                 
D. 国际形势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单选题】
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是___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D. 保持国际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单选题】
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___
A. 1991年        
B. 1997年        
C. 2001年        
D. 2018年 
【单选题】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领域最初开始于___  
A. 政治、经济    
B. 军事、政治    
C. 能源、交通    
D. 交通、司法
【单选题】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___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独立自主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单选题】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的外交工作布局中作为首要的是___
A. 大国外交
B. 周边外交
C. 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
D. 多边外交
【单选题】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___
A. 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单选题】
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___
A. 和平问题
B.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C. 发展问题
D. 反恐问题
【单选题】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___
A.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 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 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单选题】
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___
A. 对外开放
B. 争取外援
C. 争取和平
D. 独立自主
【单选题】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___的外交政策宗旨。
A. 共同繁荣
B. 共同发展
C. 和平崛起
D. 和平发展
【单选题】
中国坚定奉行________,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A. 相互尊重的和平外交政策
B. 相互尊重的和平发展政策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政策
【单选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___的简称。
A. 沿海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D. 长江经济带
【单选题】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___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A. 哈萨克斯坦
B. 塔吉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
D. 巴基斯坦
【单选题】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___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A. 经济发达城市
B. 重点城市
C. 沿线中心城市
D. 沿边城市
【单选题】
实施共建________,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A. “一带一路”战略
B. “一带一路”工程
C. “一带一路”倡议
D. “一带一路”政策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______,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A. 人类共同体
B. 全球人类共同体
C. 世界命运共同体
D. 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______,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新型双边关系
B. 新型多边关系
C. 新型大国关系
D. 新型国际关系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________的开放战略。
A. 互利共赢
B. 互相合作
C. 包容互信
D. 开放共赢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______仍然是时代主题。
A. 和平与共赢
B. 和平与发展
C. 合作与共赢
D. 合作与发展
【单选题】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家集团领导人( ) 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 )会晤、亚信峰会。___
A. 北京 南京
B. 杭州 厦门
C. 南京 北京
D. 厦门 杭州
【单选题】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__的开放战略。
A. 互利共赢
B. 互相合作
C. 包容互信
D. 开放共赢
【单选题】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___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A. “金砖机制”
B. 自贸区
C. “一带一路”
D. 区域合作
【单选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___。
A.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B. 全球化进程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集中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