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实体安全技术包括:___。
A. 环境安全
B. 设备安全
C. 人员安全
D. 媒体安全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防静电措施是___。
A. 采用防静电地板;工作人员要求穿着防静电的衣服和鞋袜进入机房工作
B. 室内保持相对温度允许范围为:45%一 65%;计算机与地板有效接地
C. 安装屏蔽材料
D. 机房中办公设备或辅助设备材料应尽量采用产生静电少的材料制作的
【多选题】
信息系统的设备在工作时能经过___等辐射出去,产生电磁泄漏。这些电磁信号如被接收下来,经过提取处理,就可恢复出原信息,造成信息失密。
A. 地线 电源线
B. 信号线
C. 寄生电磁信号或谐波
D. 天线
【多选题】
风险分析的步聚是:___。
A. 资产清查;了解威胁来源及对资产脆弱性的影响;估计威胁发生的可能性
B. 检讨安全策略
C. 计算每年预期造成的损失;调查可行的安全措施及其成本开销
D. 计算安全措施带来的年收益;制定安全防护计划
【判断题】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有以下五个重要的安全目的:(1)审计回顾对个人客体的访问、个人详细的访问过程的历史、系统支持的各种保护机制的效能;(2)发现非法使用和旁路保护机制的企图,尝试失败重复的次数;(3)发现超越自己权限的用户操作;(4)对妄图旁路系统保护机制的犯罪者构成技术屏障和法律威慑;(5)为用户提供记录和发现企图旁路保护机制的方式。
A. 对
B. 错
【判断题】
提到防雷,大家很容易联想到避雷针。其实我们平常看到的避雷针是用来保护房屋免遭雷电直击即防直击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子设备雷害一般由感应雷击产生,因此防护的方法完全不一样。
A. 对
B. 错
【判断题】
基本防护三个方法:一是抑制电磁发射,采取各种措施减小“红区”电路电磁发射。二是屏蔽隔离,在其周围利用各种屏蔽材料使其衰减红信息信号电磁发射场到足够小,使其不易被接收,甚至接收不到。三是相关干扰(包容),采取各种措施使信息相关电磁发射泄漏被接收到也无法识别。
A. 对
B. 错
【判断题】
TEMPEST 技术有三种主要的防护措施:第一是抑制;第二是屏蔽;第三是施放干扰信号。即在系统工作的同时施放伪噪声,掩盖系统的工作频率和信息特征,使外界无法探测到信息内容。
A. 对
B. 错
【判断题】
使用人侵检测系统(1DS)检测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决定应该在系统的什么位置安装检测和分析入侵行为用的感应器(Sensor)或检测引擎(Engine)。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中,重要安全技术的采用、安全标准的贯彻,制度措施的建设与实施,重大安全防患、违法违规的发现,事故的发生,以及以安全管理中的其他情况所构成的涉及安全的重大行为,统称安全事件。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社区服刑人员在选中脱管露管后,在人员信息一栏会发生什么变化___
A. 姓名状态栏出现红底的感叹号符号
B. 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C. 此项人员信息会全部变为红色
D. 姓名状态栏名字会变为黄色
【单选题】
新增社会组织中法人证件号码有哪些选择项___
A. 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户口薄,警官证,军官证,其他证件
B. 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户口薄,警官证,普通护照,其他证件
C. 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户口薄,警官证,军官证,普通护照,其他证件
D. 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户口薄,警官证,军官证,普通护照,就业证,其他证件
【单选题】
新增学校中,学校类型有哪些?___
A. 小学,幼儿园,中学,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其他
B. 小学,幼儿园,托管机构,中学,大专院校,其他
C. 小学,托管机构,中学,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其他
D. 小学,幼儿园,托管机构,中学,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其他
【单选题】
新增其他场所中以下为必填项的有哪些?___
A. 所属网格,场所名称,场所类型,场所地址
B. 所属网格,场所名称,场所类型
C. 所属网格,场所名称,场所类型,联系人
D. 所属网格,场所名称,场所类型,关注程度
【单选题】
信息采集下单位中有几个小项?___
A.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学校
B.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医院,社会组织,学校
C.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学校
D.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组织,学校
【单选题】
按照《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规定,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坚持加强( )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坚持系统化思维、全局性站位。___
A. 党的建设
B. 能力建设
C. 政治建设
D. 经济建设
【单选题】
按照《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规定,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以( )为基础,以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枢纽,以服务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治理向前段延伸。___
A. 县级市
B. 乡镇(街道)
C. 村(社区)
D. 城乡社区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