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囟门凹陷?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多为正气虚,多见于伤津耗竭之症
解析
多为正气虚,多见于伤津耗竭之症
相关试题
【简答题】
囟门凹陷干瘦?
【简答题】
囟门高突?
【简答题】
颅缝开解?
【简答题】
囟门凹陷,眼眶凹陷?
【简答题】
头倾?
【简答题】
头倾视深?
【简答题】
摇头晃脑不睡觉
【简答题】
胸骨高处腹背,形如鸡胸
【简答题】
木舌
【简答题】
重舌?
【简答题】
白睛气轮
【简答题】
黄睛风轮
【简答题】
瞳孔水轮
【简答题】
鼻孔干燥?
【简答题】
鼻流清涕?
【简答题】
鼻流浊涕?
【简答题】
鼻衄色淡,量少
【简答题】
鼻衄色深,量大?
【简答题】
鼻衄血脓,腥臭?
【简答题】
鼻塞不通?
【简答题】
鼻茄?
【简答题】
鼻孔黏腻
【简答题】
鼻翼煽动
【简答题】
口唇干裂起皮?
【简答题】
口歪风
【简答题】
新生儿出生不张嘴?
【简答题】
牙齿咬嘴唇?
【简答题】
吮唇包齿?
【简答题】
正常耳朵?
【简答题】
耳朵软
【简答题】
轮廓不清耳朵不聪耳壳软紧贴两颊
【简答题】
耳朵卷曲如落叶?
【简答题】
耳内流脓血?
【简答题】
以耳垂为中心漫肿无头
【简答题】
耳朵红?
【简答题】
正常情况(前后二阴)
【简答题】
肾囊紧缩?
【简答题】
肾囊松弛?
【简答题】
蛋子因啼哭而庞大
【简答题】
若庞大而啼哭不变者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___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方差
【单选题】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___
A. 97.5%
B. 95%
C. 50%
D. 5%
E. 不能确定
【单选题】
一份考卷有3个问题,每个问题1分,班级中20%得3分,60得2分,10%得1分,10%得0分,则平均得分___
A. 1.5
B. 1.9
C. 2.1
D. 2
E. 不知道班级中有多少人,所以不能算出平均得分
【单选题】
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___
A. 0一, 5一,10一,...
B. 0--5,5一10, 10一,...
C. 一5,一10,一15,.
D. 0-4, 5一9,10一,...
E. 5一,7一,9一,...
【单选题】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___
A.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 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 以上均不对
【单选题】
常用平均数如下,除了:___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E. 全距
【单选题】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___
A. X
B. G
C. M
D. S
E. CV
【单选题】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___
A. 正态分布的资料
B. 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E. 不对称分布
【单选题】
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___
A. 0.01
B. 0.05
C. 0.1
D. 0.5
E. 1.0
【单选题】
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___
A. 从未患过病的人
B. 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 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 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
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___
A. 标准误减小
B. 标准误增大
C. 标准误不改变
D. 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E. 以上都对
【单选题】
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___
A. 己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 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 己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 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 己知A药与B药均无效
【单选题】
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___
A.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 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单选题】
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___
A. t检验
B. z检验
C. 秩和检验
D. 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 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单选题】
统计推断的内容: ___
A. 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 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 a、b均不是
D. a、b均是
E. 以上都错
【单选题】
表示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___
A. 标准差
B. 方差
C. 均数标准误
D. 变异系数
E. 极差
【单选题】
当自由度v→∞时,t 0.05值:___
A. ≠1.96
B. <1.96
C. =1.96
D. >l.96
E. =2. 58
【单选题】
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___
A. 己知新药优于旧药
B. 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C. 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
D. 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
E. 己知新旧药差不多好
【单选题】
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 ___
A. z检验
B. x²检验
C. 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 以上都不对
E. A,B都可以
【单选题】
78: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___
A. 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B. 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C. 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D. 样本含量较小
【单选题】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___
A. 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 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 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 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 分组不合理
【单选题】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___
A. 10
B. 20
C. 9
D. 18
E. 19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___
A. 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 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 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 分母不宜过小
E. 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单选题】
t<t0.05(V),统计上可认为___
A. 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 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 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 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___
A. Sx
B. S
C. x
D. CV
E. s²
【单选题】
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___
A. 均数加减1. 96倍的标准差
B. 均数加减2. 58倍的标准差
C. 均数加减1. 96倍的标准误
D. 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
E.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___
A. 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 两样本均数相近
C. 两样本方差相等
D. 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 两样本例数相等
【单选题】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___
A. 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 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 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 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单选题】
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___
A. 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动态数列
E. 不是相对数
【单选题】
标化后的总死亡率___
A. ,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 一种相对水平
B. 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 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 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
A. 35%
B. 16.7%
C. 18.3%
D. 无法计算
E. 30%
【单选题】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___
A. 总例数大于40
B. 理论数大于5
C. 实际数均大于1
D. 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 总例数小于40
【单选题】
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
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
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
【单选题】
卡方检验适用于比较:___
A. 两个半差别的显著性
B. 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C. 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
D. 以上都可以
E. 以上都错
【单选题】
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___
A. 一定大于1
B. 一定小于1
C. 一定等于1
D. 一定等于0
E. 随资料而异
【单选题】
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___
A. 行数×列数
B. n-1
C. N-k
D. (行数-1)×(列数-1)
E. 行数×列数-1
【单选题】
若X²≥X²0.05(v)则___
A. P≤0.05
B. P≥0. 05
C. P<0. 05
D. P=0. 05
E. P>0. 05
【单选题】
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___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 率
E. 变异系数
【单选题】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___
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单选题】
铁路线路直线轨距标准为___ mm。J42
A. 1000
B. 1435
C.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