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规定,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___。
A. 55m
B. 45m
C. 35m
D. 25m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线路的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m时,可在直线部分设置不短于___的相等超高段
A. 25m
B. 35m
C. 45m
D. 55m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线路的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m时,正线上可不短于___。
A. 15m
B. 20m
C. 25m
D. 30m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线路的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m时,正线上可不短于20m,车辆段场线上可不短于___。
A. 10m
B. 15m
C. 20m
D. 25m
【单选题】
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若受曲线偏角限制难以采用表7.1.6规定的圆曲线最小长度标准,可采用较短的圆曲线长度,但不得短于___。
A. 55m
B. 45m
C. 35m
D. 25m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在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___。
A. 2‰
B. 3‰
C. 4‰
D. 5‰
【单选题】
无缓和曲线时,则由圆曲线的始终点开始向直线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___。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___。
A. 5 m
B. 10 m
C. 15 m
D. 20 m
【单选题】
曲线轨距最大加宽为___。
A. 30mm
B. 25mm
C. 20mm
D. 15mm
【单选题】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的曲线,半径___及以上的均不设加宽
A. 150 m
B. 200 m
C. 250 m
D. 300 m
【单选题】
隧道内正线的曲线因半径均不小于___,故不设置加宽。
A. 150 m
B. 200 m
C. 250 m
D. 300 m
【单选题】
直线段,两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得超过___。
A. 30mm
B. 40mm
C. 50mm
D. 60mm
【单选题】
曲线段,两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得超过___加所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A. 30mm
B. 40mm
C. 50mm
D. 60mm
【单选题】
在使用添乘仪添乘线路,每到___m的地方要按一下D键校对里程。
A. 100
B. 200
C. 500
D. 1000
【单选题】
在使用添乘仪添乘线路时,电客车在站台停车时要按遥控器___键停车。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在使用添乘仪添乘线路时,电客车在站台启动时要按遥控器___键。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在使用添乘仪添乘线路时,要按___键开始添乘。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在更换钢轨时,要根据___计算预留轨缝,确定新轨长度。
A. 气温
B. 室外温度
C. 室内温度
D. 无所谓
【单选题】
新轨高度不得超过线路上的钢轨面___mm。
A. 20
B. 25
C. 30
D. 50
【单选题】
换入钢轨与换出钢轨类型不同时,需配备___夹板。
A. 异型
B. 一般
C. 减震
D. 普通
【单选题】
换入钢轨与换出钢轨类型不同时,需配备___垫板。
A. 异型
B. 一般
C. 减震
D. 普通
【单选题】
接头错牙不超过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测量轨向时,要用___米正弦测量。
A. 25
B. 20
C. 10
D. 5
【单选题】
施工防护施工人员在车站请点登记,在施工区域前后___m外设置红闪灯,封锁该段线路。
A. 10
B. 20
C. 50
D. 100
【单选题】
线路巡检员需要携带的___CM的刚直尺。
A. 15
B. 30
C. 50
D. 100
【单选题】
线路巡检员需要携带的___M的卷尺。
A. 5
B. 10
C. 15
D. 20
【单选题】
正线开通初期___个月内要每24小时巡查一遍。
A. 3
B. 6
C. 12
D. 18
【单选题】
正线开通初期3个月内要每___小时巡查一遍。
A. 24
B. 36
C. 48
D. 72
【单选题】
3个月后视情况可改为每___小时巡查一遍。
A. 24
B. 36
C. 48
D. 72
【单选题】
人工巡查的周期间隔不应超过___小时巡查一遍。
A. 24
B. 36
C. 48
D. 72
【单选题】
锯轨后的钢轨长度误差应不超过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钻孔后,螺孔孔径允许误差为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普通钢轨接头螺栓扭矩一般需要达到___N*m。
A. 400-500
B. 500-600
C. 700-800
D. 700-900
【单选题】
绝缘钢轨接头螺栓的扭矩一般需要达到___N*m。
A. 400-500
B. 500-600
C. 700-800
D. 700-900
【单选题】
安装绝缘钢轨接头后的___内,工班长应该安排人对该接头螺栓进行复紧。
A. 1到2星期
B. 2到3星期
C. 3到4星期
D. 4到5星期
【单选题】
正线巡道应该以___km/h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和道岔。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车辆段巡道应该以___km/h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和道岔。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停车场线路单股起道不得超过___mm。
A. 20
B. 30
C. 40
D. 50
【单选题】
线路中心的位移不得超过___mm。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道岔的一侧拨道量年度不得大于___mm。
A. 120
B. 140
C. 160
D. 180
【单选题】
检查道岔支距时,实际支距于设计支距误差不超过___mm。
A. 1
B. 2
C. 3
D. 4
推荐试题
【多选题】
以下属于课程设置要素的有___。
A. 选择企业培训师
B. 顺序
C. 培训技法
D. 时间分配
E. 指导方案
【多选题】
培训评估系统性原则的要点是___。
A. 对培训评估的指导必须依据系统论的理论指导
B. 组成培训系统的要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有机整体
C. 系统性是相对的
D. 要注意收集培训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
E. 要对复杂系统作适当简化
【多选题】
D型培训师的弥补不足的方法包括:___。
A. 加案例
B. 加故事
C. 减自我
D. 加观点
【多选题】
广义的课程不包括___。
A. 各类理论教学内容
B. 一门学科
C. 实际训练科目
D. 各种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E. 一项培训活动
【多选题】
开发培训课程的步骤包括___。
A. 分析需求选准课题
B. 选定、安排课程内容和形式
C. 预期的课程(教学计划、大纲教材)
D. 课程的论证、修改、试用
E. 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
【多选题】
培训评估的作用主要是___。
A. 宏观调节
B. 目标导向
C. 鉴定与考核
D. 指导与促进
E. 信息反馈与调节
【多选题】
以下对于成人培训教学,注重实效,提升自我的描述,正确的是___。
A. 教学安排尽可能合理严密,课程要如期开始和完成
B. 内容要选择实用性强、与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的
C. 内容要少而精,突出重点,能在实践中用上一二
D. 不让学员难堪,也不让学员隐身
【多选题】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人员共同活动的___。
A. 价值取向
B. 文化定势
C. 心理趋向
D. 表层意识
【多选题】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应考虑___方面的问题。
A. 如何避免出现方向性问题
B. 如何避免出现违反科学规律的问题
C. 如何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的问题
D. 如何避免出现片面性问题
E. 如何避免出现不可操作性问题
【多选题】
培训指导者在进行培训指导时,应掌握的技巧有___。
A. 应以鼓励被指导者的为基本前提
B. 应学会实施间接的指导
C. 注意在工作中进行观察
D. 能够预见将要发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E. 能够准确、具体地传递指导信息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严禁在项目经费中列支的是___。
A. 培训考试费
B. 固定资产购置费
C. 学历教育学费
D. 员工自主参加的各类人才评价费
【多选题】
企业培训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___等主要问题。
A. 贯彻启发式指导思想
B. 贯彻实操性指导思想
C.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D. 坚持内容服从形式
E. 教学过程紧扣教学内容
【多选题】
教材研发的科学法,随应用情况的差异,又细分为___。
A. 科学归纳法
B. 科技同步法
C. 调研法
D. 科学预测法
【多选题】
“金扳手”青年员工生长期提升培训课程包括___。
A. 实际操作课程
B. 综合能力课程
C. 综合素质课程
D. 专业技术类课程
【多选题】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审定应该从___方面进行。
A. 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的步骤
B. 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的原因
C. 评估指标体系的质量
D. 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E. 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体系
【多选题】
培训评估与培训质量管理的关系是___。
A. 培训评估属于事后控制
B. 质量管理是评估工作的一个环节
C. 培训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D. 评估工作引导质量管理的方向
E. 培训评估是培训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多选题】
教材审核的内容有___。
A. 教材定价
B. 教材结构
C. 教材界定范围
D. 教材编写人员
E. 技能与知识比重
【多选题】
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包括___。
A. 课程开发所进行的人员准备
B. 搜集相关信息
C. 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
D. 信息的应用评估
E. 提出课程开发建议
【多选题】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正确的说法有___。
A. 抓好上司的职业道德建设,一切职业道德建设都搞上去了
B. 职业道德的本质是说教,说教要形式多样,并符合教育的规律
C. 员工个人的职业道德表现要与其利益挂钩
D. 职业道德建设要同完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相结合
【多选题】
培训课程方案审定的作用是___。
A. 保证课程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
B. 能够优化培训课程方案
C. 能够完善培训项目实施计划
D. 能够为制订培训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培训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E. 能够增长课程方案开发者的实践经验和研发能力
【多选题】
常用的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的处理方法,其中信息分类的方法包括___。
A. 按对象分类
B. 按主题分类
C. 按来源分类
D. 按信息内容分类
E. 按通用分类表分类
F. 按类型分类
【多选题】
作为助理企业培训师,可以从___以下几方面提高对培训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A. 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
B. 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
C. 全程参与培训课程内容的编排
D. 用对比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多选题】
影响培训评估方案质量的因素主要有___。 
A. 培训评估方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B. 培训评估人员构成的合理性 
C. 选择方法、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D. 方案设计者个人的特性
E. 评估所需相关物质保障的合理性
【多选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国家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___。
A. 基本态度
B. 工作方针
C. 培训职责
D. 教育大纲
【多选题】
公司网络大学管理原则是___。
A. 公司总部统筹、专业学院负责
B. 专业学院实施、培训机构支撑
C. 省直分院实施、培训机构支撑
D. 公司总部统筹、省直分院负责
【多选题】
问卷调查法是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但也存在不利因素,主要包括___。
A. 被调查员工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
B.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C. 受调查群体数量限制导致信息搜集不全面
D. 难以发现被调查者的心理动机
【多选题】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包括___。
A. 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B. 组织的效率分析
C. 岗位的工作任务需求分析
D. 技术更新培训需求分析
【多选题】
培训评价的重点包括___
A. 培训过程进行分析
B. 培训效果认定
C. 培训师现有能力评价
D. 培训目标分析
【多选题】
培训评价最直接的目的是___
A. 引导职业培训工作向着服务于经济社会需要方向发展
B. 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C. 引导职业培训向着建设终生学习社会的目标发展
D.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多选题】
培训评价的具体目的是___
A. 引导培训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需要
B. 调动受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C. 评价培训方案的优势
D. 对培训过程管理与监控
【多选题】
对于教育培训实施者来说,评价目的在于___
A. 对培训工作结果的监定
B. 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C. 了解培训对象可能发展空间
D. 评判培训方式方法的优势
【多选题】
培训评价的方向性原则要求___
A. 开展培训评价必须明确评价目的
B. 培训评价必须尊重客观实际
C. 培训评价要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D. 培训评价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
【多选题】
培训评价的客观性原则要求___
A. 培训评价要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B. 培训评价必须客观实际
C. 培训评价整个过程中坚持统一标准
D. 培训评价要注意依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
【多选题】
关于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论述正确的是___
A. 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B. 在本质更接近于演绎的过程
C. 强调研究方式研究手段的灵活性
D. 容易获得综合性结论
【多选题】
关于培训评价概括性问题描述错误的是___
A. 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
B. 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C. 容易获得综合性的结论
D. 以一系列较为抽象的问题作为评价标准
【多选题】
下列属于培训评价素质指标的有___
A. 是否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B. 师资队伍建设
C. 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
D. 培训机构的办学指导思想
【多选题】
关于职责指标论述正确的是___
A. 从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条件提出的指标
B. 从投入产出比例的角度确定的指标
C. 强调培训实施过程的质量
D. 主要是过程指标没有强调结果
【多选题】
培训评价可以分为___
A. 诊断性评价
B. 结果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多选题】
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以下含义___
A. 一致性
B. 全面性
C. 独立性
D. 可行性
【多选题】
培训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有___
A. 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B.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C. 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经验
D.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