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热稳定和___的要求。
A. 过电压
B. 通流能力
C. 泄漏电流能力
D. 剩余电流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当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刻度盘调至最小刻度时,指针仍不能“拉回”中心线,应将“倍率标度”___。
A. 调小一档
B. 调大一档
C. 重新校正零位
D. 检查探针位置
【单选题】
工作票工作范围以___个电气连接部分为限。
A. 一
B. 二
C. 三
D. 更多项
【单选题】
安全指示牌是由___文字、图形、符号、所组成,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
A. 数字
B. 色彩
C. 安全色
D. 特征
【单选题】
不属于行程开关的基本结构的是___。
A. 触点部分
B. 操作部分
C. 反力系统
D. 磁力系统
【单选题】
在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为了解救触电人,可以不经许可,即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但事后必须___。
A. 写出书面说明
B. 写出书面检查
C. 立即报告上级
D. 记入操作记录薄内
【单选题】
并联电容器运行中,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___倍时,应立即退出运行。
A. 1.1
B. 1.2
C. 1.3
D. 1.5
【单选题】
吸收电流和充电电流在一定时间后都趋近于___。
A. 正直
B. 负值
C. 零值
D. 不确定
【单选题】
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类似工作在___状态的变压器。
A. 短路
B. 开路
C. 空载
D. 负载
【单选题】
E类火灾场所(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的灭火器最低配置标准不应低于___m2/A。
A. 20~100
B. 40~100
C. 50~100
D. 60~100
【单选题】
频敏变阻器是一种有独特结构的___。
A. 磁元件
B. 电元件
C. 有触点元件
D. 无触点元件
【单选题】
胸外按压法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至少___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A. 60
B. 80
C. 90
D. 100
【单选题】
隔离开关是指___接通和断开电流任务,将电路与电源隔离,以保证检修人员检修时的安全开关。
A. 承担
B. 直接
C. 间接
D. 不承担
【单选题】
室内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100kg以上时设置档油设施的容积应按容纳___油量设计。
A. 0.05
B. 0.1
C. 0.15
D. 0.2
【单选题】
在NPN型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基极与发射极短路,则晶体管___。
A. 深度饱和
B. 将截止
C. 集电极正偏
D. 发射结反偏
【单选题】
抗静电添加剂,加入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以后,能增加材料的___。
A. 吸湿性
B. 干燥
C. 绝缘电阻
D. 导电体
【单选题】
检查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耐压强度,应进行___试验。
A. 工频耐压
B. 绝缘电阻
C. 直流耐压
D. 泄漏电流
【单选题】
兆欧表由于导入可动线圈的游丝不产生力矩,所以摇表在使用之前的指针可以停留在___位置。
A. 固定在零位
B. 固定在无穷大
C. 中间
D. 任意
【单选题】
用脚扣在杆上作业只宜___使用。
A. 长时间
B. 水泥电杆
C. 木杆
D. 短时间
【单选题】
按工作状态指示和工作情况要求,选择按钮的___。
A. 形式
B. 数量
C. 种类
D. 颜色
【单选题】
由于雷电放电途径受很多因数的影响,一般要求保护范围内被冲击中的概率在___以下即可。
A. 0.5%
B. 0.4%
C. 0.2%
D. 0.1%
【单选题】
金属外壳的II类设备,有基本上连城一体的金属外壳,其内部采用___。
A. 基本绝缘
B. 附加绝缘
C. 双重绝缘
D. 加强绝缘
【单选题】
电弧温度可高达___。
A. 1000℃
B. 3000℃
C. 3000~6000℃
D. 6000℃以上
【单选题】
触电者神志不清,有呼吸,但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___。
A. 人工呼吸
B. 胸外胸脏按压
C. 心肺复苏
D. 电话联系医生
【单选题】
用高压验电器时要防止发生相间短路事故,人体与带电体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如10kV高压___m以上。
A. 0.4
B. 0.5
C. 0.7
D. 1
【单选题】
遮拦高度应不低于___m。
A. 2.2
B. 1.7
C. 1.5
D. 1
【单选题】
横担一般是水平安装,其最大斜度不应超过横担长度的___。
A. 0.01
B. 0.015
C. 0.02
D. 0.03
【单选题】
安全标示牌按放置区域的用途可分为___允许、警告、禁止四类。
A. 许可
B. 提示
C. 劝阻
D. 制止
【单选题】
根据燃烧的定义,___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 火焰
B. 发光
C. 出烟
D. 爆炸
【单选题】
一般接触器的机械寿命达___。
A. 400万次
B. 500万次
C. 600~1000万次
D. 1000万万次
【单选题】
工作负责人可以填写工作票,但___签发工作票。
A. 不可以
B. 也可以
C. 代替
D. 领导批准也可以
【单选题】
绝缘手套应储存在相对湿度___的库房中。
A. 30%~40%
B. 40%~50%
C. 50%~80%
D. 80%以上
【单选题】
统计资料表明,心跳呼吸停止,在1min内进行抢救,约___可以救活。
A. 50%
B. 60%
C. 70%
D. 80%
【单选题】
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值约为___mA。
A. 0.5
B. 0.7
C. 1.1
D. 2
【单选题】
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择___RCD。
A. 三极三线
B. 三极四线
C. 四极四线
D. 两极三线
【单选题】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同一横担上导线的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起是___。
A. L1,L2,PE,L3,N
B. PE,L1,N,L2,L3
C. L1,N,L2,L3,PE
D. 任意排列
【单选题】
布面绝缘鞋能在___环境下使用。
A. 潮湿
B. 雨天
C. 干燥
D. 任何
【单选题】
交流电的摆脱电流比直流电的摆脱电流___。
A. 大
B. 小
C. 一样
D. 强
【单选题】
IT系统是配电网___的系统。
A. 直接接地
B. 不接地
C. 经低阻抗接地
D. 大接地电流系统
【单选题】
全欧姆定律指出,电流的大小与电源内部电阻与负载电阻之和成___。
A. 正比
B. 反比
C. 不确定
D. 相等
【单选题】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在线路末端应按能在___S内切断电源整定。
A. 0.01
B. 0.1
C. 0.15
D. 0.2
推荐试题
【单选题】
15___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A. 帝国主义
B. 官僚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封建主义
【单选题】
推翻___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A. 封建主义
B. 帝国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资本主义
【单选题】
___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官僚资本主义
C. 封建地主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官僚资本主义
C. 封建地主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C.国民党新军阀 D.美帝国主义
【单选题】
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A. 革命的性质
B.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C. 革命的前途
D. 革命的动力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B. 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C. 有稳固的群众基础
D.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单选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___,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A. 人民军队
B.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 革命根据地
D.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单选题】
加强___,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A.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C.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学习 D.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
【单选题】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___,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A. 以农民为主的主力军
B. 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统一战线
C. 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D.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单选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___。
A. 社会主义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
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___,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A)”。
A. 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B. 必然趋势;必要准备
C. 必要准备;必然基础
D. 必然准备,必然趋势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___。
A. 资本主义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
___,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单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从属于___
A. 社会主义范畴
B. 资本主义范畴
C. 民主主义范畴
D. 共产主义范畴
【单选题】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阶级矛盾是___
A.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单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是___
A.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
【单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里居于领导地位的是___
A. 个体经济
B. 合作经济
C. 国营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题】
经过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者得到了土地, 这时的农民得到的是土地的___
A. 所有权
B. 经营使用权
C. 受益权
D. 继承权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___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后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
【单选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___
A.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B.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C.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渡的形式
D. 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个体经济过渡形式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___
A. 资本主义经济
B. 社会主义经济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 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控制和调节的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___
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 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
【单选题】
1952 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是指___
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从总路线提出到建成社会主义
【单选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___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农业机械化
D. 农业集体化
【单选题】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主体是___
A. 三大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D. 实现工业化
【单选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___
A. 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C.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单选题】
我国农业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最初形式是___
A. 换工劳动
B. 互助组
C. 初级社
D. 高级社
【单选题】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形式是___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人民公社
【单选题】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本实行___
A. 和平赎买
B. 剥夺生产资料
C. 公司合营
D. 生活上给出路
【单选题】
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是___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单选题】
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单选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___
A. 1949 年
B. 1952 年
C. 1954 年
D. 195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