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航班飞行结束,乘务组进行的飞行后讲评工作,其目的是___
A. 以便管理层的检查
B. 帮助乘务长填写任务书
C. 整理免税品帐目
D. 对航班中的问题进行讲评总结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需要佩戴矫正视力眼镜才飞行合格的乘务员,在执行航班任务时 ___
A. 必须佩戴矫正视力眼镜,并携带备份镜
B. 需要携带备份镜
C. 需要佩戴矫正视力眼镜
D. 在不影响飞行的前提下,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矫正视力眼镜
【单选题】
飞机推出前,确定出口座位旅客,根据需要向其介绍( )并报告(主任)乘务长 ___
A. 供餐时间及内容,提醒旅客阅读出口座位须知卡
B. 出口操作方法及规定,提醒旅客阅读出口座位须知卡和安全须知卡
C. 旅客的人数及机型,提醒旅客阅读安全须知卡
D. 飞行时间及航路,提醒旅客阅读出口座位须知卡和安全须知卡
【单选题】
飞机滑行,除了做客舱安全检查外,还须: ___
A. 接通烧水器电源准备饮料供应
B. 打开烤箱,准备餐车
C. 根据旅客需要,更换旅客座位
D. 固定,检查好厨房用品,餐车,用具箱
【单选题】
飞行机组发出准备起飞信号的时间是飞机进入跑道或起飞滑跑前至少( ),发出的方式是客舱广播或连续两次开关安全带信号灯 ___
A. 1分钟
B. 3分钟
C. 4分钟
D. 2分钟
【单选题】
飞机迫降前3分钟或得到来自驾驶舱的指示:“客舱机组完成准备/客舱机组完成准备”时,乘务员需要完成的工作: ___
A. 通知客舱经理/乘务长
B. 关闭客舱灯光,打开应急灯光
C. 再次检查客舱/服务舱
D. 客舱经理/乘务长必须使用PA“全体乘务员做着陆/着水准备”
【单选题】
飞机迫降前3分钟或得到来自驾驶舱的指示:“客舱机组完成准备/客舱机组完成准备”时,乘务员不需要完成的工作:___
A. 通知客舱经理/乘务长
B. 关闭客舱灯光,打开应急灯光
C. 再次检查客舱/服务舱
D. 客舱经理/乘务长必须使用PA“全体乘务员做着陆/着水准备”
【单选题】
飞机加油,有旅客在机上时,为方便紧急情况下帮助旅客撤离,机上乘务员必须均匀地分布在___
A. 飞机中部位置,机门口已停靠登机梯或登机桥,以便紧急情况下帮助旅客撤离
B. 客舱内、机门口已停靠登机梯或登机桥,以便紧急情况下帮助旅客撤离
C. 飞机后部位置,机门口已停靠登机梯或登机桥,以便紧急情况下帮助旅客撤离
D. 登机桥或登机梯旁,以便紧急情况下帮助旅客撤离
【单选题】
飞机加油旅客在机上,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___
A. 打开NO SMOKING标志
B. 频繁广播提醒旅客不要吸烟和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C. 确保所有机上通向紧急出口的撤离通道畅通无阻。
D. 要求旅客系紧安全带
【单选题】
飞机在地面加油时,依据手册3.2.2规定执行,如出现异常烟雾或浓烈的油味,立即通知 : ___
A. 安全员和机长
B. 旅客和安全员
C. 机组和地面人员
D. 地面人员和安全员
【单选题】
在飞行中,允许__进入驾驶舱 ___
A. 由民航总局授权的飞行检查人员和飞赴国民航管理机构的检查人员
B. 飞赴国民航管理机构的检查人员,及公司授权的其他人员
C. 由民航总局授权的飞行检查人员和飞赴国民航管理机构的检查人员(须征得中国民航总局或东航的许可)在执行检查任务时,以及公司授权的其他人员
D. 飞行、工程维修、保安人员和公司授权的其他工作人员
【单选题】
在飞行中遇到中等颠簸时,乘务员应:___
A. 认真检查旅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
B. 暂停服务,回撤餐车同时,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摇篮安全带,回乘务员座位坐好,系好安全带、肩带
C. 继续小心服务,注意送热饮时格外小心
D. 马上在就近座位坐好或就地坐下,抓住行李挡杆
【单选题】
在中途过站停留时,如果乘坐该飞机的旅客仍停留在飞机上,留在飞机上的乘务员数是: ___
A. 该机型乘务员的最低配备数的一半
B. 该机型乘务员的最低配备数
C. 该机型配备数要求数量的一半
D. 该机型乘务员配备数
【单选题】
公司规定每件占座行李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KG,体积不得超过多少厘米___
A. 75,40×40×100
B. 65,40×60×100
C. 65,40×40×100
D. 75,40×60×100
【单选题】
手提行李的储藏,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___
A. 如果储藏空间不够,可以利用驾驶舱放置旅客物品
B. 手提行李不能被放置在影响机组接近应急设备或阻挡旅客看到信号指示牌的任何区域内
C. 手提行李可以放在座位上,但必须加以固定,且不妨碍同排旅客撤离
D. 手提行李不能放置在任何厕所里
推荐试题
【多选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在 ___
A. 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
B. 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
C. 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D. 改革上不断有新思路
E. 各项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
【多选题】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表现是___
A.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的
E.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先进文化
【多选题】
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是___
A.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E.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___
A. 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 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 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 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单选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______,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___
A.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C.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______、战略布局是______。___
A. “四位一体”;“四个全面”
B.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 “五位一体”;“五个全面”
D. “六位一体”;“五个全面”
【单选题】
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___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_____现代化。___。
A. 治理体系
B. 治理能力
C.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D. 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
【单选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___展览,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 《鸦片战争》
B. 《五四运动》
C. 《复兴之路》
D. 《开天辟地》
【单选题】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___,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 2020年2035年
B. 2025年2040年
C. 2030年2045年
D.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单选题】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___,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2020年2035年
B. 2035年2050年
C. 2030年2045年
D. 2035年本世纪中叶
【单选题】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 ___,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A. 创新型国家
B. 世界一流强国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单选题】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___的新发展理念。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D.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单选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___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C.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D.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单选题】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___。
A. 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实现台湾高度自治
B. 聚焦两岸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C.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D. 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单选题】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首要的是___。
A. 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倾向
B. 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C.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D. 拒绝一切来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