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85]汽轮机叶片损坏原因___。
A. 机械损伤;
B. 水击损伤;
C. 腐蚀和锈蚀损伤;
D. 叶片本身存在缺陷。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86]汽轮机止推轴承的作用___。
A. 承受转子的轴向力;
B. 确保转子与汽缸的定心作用;
C. 确保叶片与喷嘴的间隙;
D. 叶轮与隔板的定心作用。
【多选题】
[88]可以作为裂解气压缩机密封气体有___。
A. 空气
B. 乙烯
C. 干燥器出口裂解气
【多选题】
[89]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___,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
A. 增大、减小
B. 减小、增大
C. 减小、减小
【多选题】
[90]透平密封蒸汽通入过早的主要危害是___。
A. 蒸汽冷凝
B. 密封腔局部过热
C. 透平发生转动
【多选题】
[91]乙烯装置常用垫片___。
A. 非金属垫片
B. 缠绕垫片
C. 金属包垫片
D. 特种垫片
【多选题】
[92]在测量稳定压力时,选用的压力表量程一般为测量值的___倍,在测量波动压力时,选用的压力表量程一般为测量值的( )倍。
A. 1.0倍
B. 0.5倍
C. 1.5倍
D. 2.0倍
【多选题】
[98]压缩机转子轴位移大的原因主要有___
A. 转速高
B. 出口压差高
C. 负荷过大
D. 出口温度高
【多选题】
[99]复水泵不上量的可能原因是___
A. 泵入口过滤网堵
B. 真空度过高
C. 复水温度高
D. 出口管线压力高.
【多选题】
[103]冷箱系统的冷量来源是___。
A. 制冷压缩机
B. 裂解气压缩机
C. 物料节流膨胀
D. 燃料气压缩机
【多选题】
[104]关于压力对碱洗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
A. 提高压力有利于CO2和H2S的吸收
B. 压力高不利于CO2和H2S的吸收
C. 压力过高会使裂解气中的重烃的露点升高,凝液增加
D. 提高操作压力会增加设备投资
【多选题】
[107]润滑剂的管理制度包括___。
A. 润滑剂的供应管理制度
B. 润滑站及油库的处理
C. 润滑剂的质量管理制度
D. 润滑剂的使用管理制度
【判断题】
[1]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其密度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力无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2]一般说来,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A. 对
B. 错
【判断题】
[3]乙烯冷剂压缩机的负荷主要是由乙烯生产装置的负荷和分离用户换热状态影响
A. 对
B. 错
【判断题】
[4]冷剂无相变时,冷凝器的负荷主要由冷剂量来调节
A. 对
B. 错
【判断题】
[5]离心式泵压缩机的一个段由一个级构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6]喘振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会
A. 对
B. 错
【判断题】
[7]安全阀定压值一般为最大操作压力的110%
A. 对
B. 错
【判断题】
[8]压缩机轴位移高高跳车为二取二
A. 对
B. 错
【判断题】
[9]由于工艺和设备原因即使乙烯机丙烯机全部停车,裂解气压缩机也不一定要停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10]往复泵的流量与泵本身的几何尺寸和活塞往复次数无关,而与泵的扬程有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11]制冷压缩机最小回流设计热虹吸管线要求吸入罐没有液位
A. 对
B. 错
【判断题】
[12]压缩比即气体出口与入口压强之比
A. 对
B. 错
【判断题】
[13]在测量中,所得到的测量值和工业的指示值不一样时,其差值就是测量误差
A. 对
B. 错
【判断题】
[14]碱浓度高时易造成设备腐蚀
A. 对
B. 错
【判断题】
[15]换热器冷却水一般采用上进下出
A. 对
B. 错
【判断题】
[16]微分调节作用具有抑制振荡的效果
A. 对
B. 错
【判断题】
[17]选定的单位相同时,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越多,测量越精确
A. 对
B. 错
【判断题】
[18]当压缩机吸入量过小时或后系统突然弊压时会发生喘振
A. 对
B. 错
【判断题】
[19]微分作用,主要来克服被调参数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料在节流前温度越低,则节流后温度越低
A. 对
B. 错
【判断题】
[21]积分调节作用在最后达到稳定时,偏差是等于零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22]当物料过冷而形成固体,从而堵塞物料通道,称为冻塔
A. 对
B. 错
【判断题】
[23]将饱和液体在其饱和压力下冷却到低于其冷凝温度的过程叫过冷
A. 对
B. 错
【判断题】
[24]要想提高换热器的传递速率,必须增大传热的推动和降低传热的阻力
A. 对
B. 错
【判断题】
[25]由于废碱中含NaOH极少,因而不会影响环保
A. 对
B. 错
【判断题】
[26]真空度低时,可增加投用一组抽子,先投二级,后投一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27]乙烯机透平轴封泄漏加大时,可将格兰冷凝器开工
A. 对
B. 错
【判断题】
[28]冷泵原始启动先干燥,后灌泵,再充压
A. 对
B. 错
【判断题】
[29]离心泵流量波动时,先检查液位,后检查压力表,最后检查过滤网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___.
A. 发展水平
B. 发展程度
C. 发展阶段
D. 发展目标
【单选题】
党的___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
A. 十八大
B. 十八届三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五中全会
【单选题】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经济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___增长。
A. 中速
B. 中高速
C. 快速
D. 高速
【单选题】
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___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A. 2000 年
B. 2005 年
C. 2010 年
D. 2015 年
【单选题】
___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A. “双创”战略
B.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科教兴国战略
【单选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___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A. 我国现行标准下
B. 联合国标准
C. 世界银行标准
D. 参照其他发展中国家标准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从现在到___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A. 2020 年
B. 2030 年
C. 2035 年
D. 2050 年
【单选题】
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___
A. 实现中国梦
B.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单选题】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政府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___
A. 稳中求进
B. 提质增效
C. 又快又好
D. 多快好省
【单选题】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全国人民,着力___
A.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B. 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 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 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以___出发点和落脚点。
A. 为人民服务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单选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__
A. 基础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关键性作用
D. 核心性作用
【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___
A. 坚持创新
B. 坚持发展
C. 坚持改革
D. 坚持开放
【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___
A. 政治体制改革
B. 经济体制改革
C. 文化体制改革
D. 社会体制改革
【单选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___
A.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B.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C. 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单选题】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___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B.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C.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D.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单选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___
A. 简政放权
B. 转变政府职能
C. 建设廉洁政府
D. 建设服务型政府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___是根本保障。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单选题】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___
A.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D.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单选题】
国际经济竞争说到底是___的竞争。
A. 创新能力
B. 综合国力
C. 军事实力
D. 文化凝聚力
【单选题】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___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A. 宪法至上
B. 法律至上
C. 全民守法
D. 违法可耻
【单选题】
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___
A. 城乡不同步
B. 城乡二元结构
C. 城乡分割结构
D. 城乡经济不协调
【单选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___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A. 2015
B. 2020
C. 2025
D. 2030
【单选题】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___,也抓改革___,更抓改革___,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___
A. 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
B. 督察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
C. 方案协同督查协同效果协同
D. 方案协同落实协同督查协同
【单选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___改革。
A. 宪法体制
B. 民法体制
C. 司法体制
D. 行政体制
【单选题】
___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 改革开放
B. 三个代表
C. 科学发展观
D. 执政为民
【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__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科学发展观
C. 社会体制
D. 经济体制
【单选题】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___是战略目标。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以下哪次会议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___
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八届四中全会
C. 十八届五中全会
D. 十八届六中全会
【单选题】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___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A. 各地区各部门
B. 基层干部
C. 人民群众
D. 改革
【单选题】
对涉及风险因素和敏感问题的改革试点,要确保___。
A. 优先推进
B. 落实到位
C. 风险可控
D. 蹄疾步稳
【单选题】
党的___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八届四中全会
C. 十八届五中全会
D. 十八届六中全会
【单选题】
要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把___作为核心任务,发挥试点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要加强试点工作统筹,科学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推广。要对试点项目进行清理规范,摸清情况,分类处理。
A. 规划布局
B. 督查落实
C. 重大改革推进
D. 制度创新
【单选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___。
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B. 结构转型升级
C. 经济快速增长
D. 经济增长新机制
【单选题】
抓改革方案落实,要发挥好___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
A. 中央和地方
B. 部门和地方
C. 中央和部门
D. 上级和下级
【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提出了___法治体系建设目标。
A. 两大
B. 三大
C. 四大
D. 五大
【单选题】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___。
A.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 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C.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单选题】
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___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A. 立废
B. 立改
C. 立改废
D. 立改废释
【单选题】
每年___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A. 七月一日
B. 十月一日
C. 十一月四日
D. 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