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把加强事前预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法律规范,对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不仅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还对其( )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1分] ___
A.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C. 主要负责人
D.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管道企业应建立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制度和台账,明确试验( ),并严格执行。[1分] ___
A. 项目
B. 日期
C. 周期
D. A和C
【单选题】
站场运行人员巡视时,应随身携带( ),特别是在进入封闭空间内巡视输气管道设备设施时,应先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要求。[1分] ___
A. 可燃气体检测仪
B. 氧气检测仪
C. 噪声检测仪
D. 硫化氢检测仪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1分] ___
A. 安全使用标志
B. 安全警示标志
C. 安全合格标志
D. 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明确了本法律的适用范围,在(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1分] 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B. 全球范围内
C. 指定领域内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除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分] ___
A. 100
B. 400
C. 300
D. 200
【单选题】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分] ___
A. 安全委员会
B. 工会
C. 职代会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企业( )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1分] ___
A. 可以
B. 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
C. 不得
D. 一般不得
【单选题】
《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分] ___
A. 煤尘
B. 烟尘
C. 放射性物质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工作票各栏目应如实填写,某项栏目如无内容应填写“( )”字。[1分] ___
A. 无
B. 无补充
C. 空缺
D. /
【单选题】
凡停供气、回路切换等涉及调度部门管辖范围的设备设施上的工作均应向( )申请并得到批准。[1分] ___
A. 调度部门
B. 安全监察部
C. 技术质量部
D. 维抢修中心
【单选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向所在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1分] ___
A. 不定期
B. 定期
C. 每年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一条明确了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分] ___
A. 杜绝
B. 防止和减少
C. 严惩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支路切换试验过程中,应遵循( )的原则,应在备用支路投运后,方可关断在运支路[1分] ___
A. 先开后关
B. 先关后开
C. 先停运后投运
D. 以上均可
【单选题】
除( )外,所有输气管道设备设施操作均应使用操作票。[1分] ___
A. 检修作业
B. 应急处置操作
C. 月度切换
D. 配合操作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 企业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 ),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1分] ___
A. 安全生产问责制度
B. 安全生产预防制度
C. 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D.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单选题】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 )或者停止使用。[1分] ___
A. 拆除
B. 关闭
C. 停用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 ),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1分] ___
A. 综合管理
B. 监督考核
C. 监督管理
D. 综合监督管理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 )维护、保养。[1分] ___
A. 定期
B. 周期性
C. 经常性
D. 一次性
【单选题】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 )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1分] ___
A. 发病
B. 危害
C. 产生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划分标准由( )规定。[1分] ___
A.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人民政府
C. 国务院
D. 人民法院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 。[1分] ___
A. 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 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C. 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D. 经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单选题】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 )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1分] ___
A. 检查
B. 康复
C. 保健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十二条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1分] ___
A. 监督
B. 综合监督
C. 监管
D. 自律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 )提出赔偿要求。[1分] ___
A. 本单位
B.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D.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 ),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1分] ___
A. 扣押
B. 查封
C. 关闭停
D. 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 )。[1分] ___
A. 劳动用工情况
B. 安全技术措施
C. 安全投入资金情况
D. 事故应急措施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1分] ___
A.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各级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 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1分] ___
A. 本单位负责人
B. 所在地市总工会
C. 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D. 所在地人民政府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 对生产经营单位( )。[1分] ___
A. 责令停止生产
B. 责令停产整顿
C. 责令限期改正
D. 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给予罚款处罚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 )。[1分] ___
A. 予以停产整顿
B. 予以取缔
C. 予以责令整改
D. 予以通报批评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确定。[1分] ___
A. 国务院
B. 省级
C. 市级
D. 县级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 )制度。[1分] ___
A. 审批
B. 登记
C. 淘汰
D. 监管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向社会公示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投资、国土、证券监管等部门和有关( )。[1分] ___
A. 人事管理部门
B. 金融机构
C. 行业组织
D. 协会
【单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1分] ___
A. 行业标准
B. 地方标准
C. 企业标准
D. 车间标准
【多选题】
下列关于球阀操作正确的是( )[2分] ___
A. 操作阀门时,应缓开缓关
B. 同时操作多个阀门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C. 开启有旁通阀门的较大口径阀门时,若两端压差较大,应先打开旁通阀调压,再开主阀;主阀打开后,应关闭旁通阀
D. 球阀只能全开或全关操作
【多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2分] ___
A. 作出书面记录
B. 检查人员签字
C. 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D.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
【多选题】
( )应由熟练的值班员操作,站场负责人监护。[2分] ___
A. 特别重要操作
B. 简单操作
C. 复杂的操作
D. 一般操作
【多选题】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2分] ___
A. 铁路交通安全
B. 水上交通安全
C. 民用航空安全
D. 核与辐射安全
【多选题】
编制调度运行方案和特殊运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管网运行压力( )等因素,并有专门的应急措施[2分] ___
A. 上游气量
B. 用气负荷
C. 季节特点
D. 设备状况
【多选题】
当( )不能满足下游用户用气需求,严重影响管网安全运行时,当班调度应按有序用气有关规定及时采取限供气措施,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2分] ___
A. 上游气源短缺
B. 管网发生故障
C. 设备故障
D. 通讯故障
推荐试题
【单选题】
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___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单选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___
A. 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 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___
A. 1962年10月16日
B. 1963年10月16 日
C. 1964年10月16 日
D. 1965年10月16日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___
A. 1971年4月24 日
B. 1970年4月24 日
C. 1969年4月24日
D. 1968年4月24日
【单选题】
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 ___所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A. 康生
B. 吴晗
C. 林彪
D. 邓小平
【单选题】
1970—1971年发生了___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康生反革命集团
C. 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毅然粉碎了___篡党夺权的阴谋,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林彪反革命集团
C. 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D. 康生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66—1976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运动是 ___
A. “文化大革命”
B. “大跃进”运动
C. 反右斗争
D. “三大改造”运动
【单选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作恶多端,被毛泽东称为“四人帮”的是 ___
A. 林彪、江青、陈伯达、姚文元
B. 林彪、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C.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D.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陈伯达
【单选题】
1971年,第___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 二十三届
B. 二十四届
C. 二十五届
D. 二十六届
【单选题】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是:___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 稳定市场,综合平衡
D. 保证重点,适当压缩
【单选题】
第一次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指导思想,正式规定为“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
A. 八届十中全会
B.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是___
A. 团结——斗争——团结
B. 斗争——团结——斗争
C. 批评——团结——批评
D. 团结——批评——团结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___
A. 资产阶级思想
B. 小资产阶级思想
C. 封建主义思想
D. 修正主义思想
【单选题】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___
A.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批评——团结——批评
【单选题】
我国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___
A. 洋为中用
B. 全盘西化
C. 中体西用
D. 一概排斥
【单选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___
A.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B.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 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破坏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
【单选题】
周恩来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___
A. 实现工业现代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D. 实现国防现代化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___
A. 不要四面出击
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统筹兼顾
D.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单选题】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___
A. 重、轻、农发展关系问题
B.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问题
C.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 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是___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D. 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
【单选题】
中国进入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提出了___
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单选题】
在1957年4月,在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整风运动的对象是___
A.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
C.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可以概括为___
A.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B.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 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观点
D. 由天下动乱到天下大治
【单选题】
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的是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周恩来
【单选题】
1972年,美国总统 ___访华
A. 尼克松
B. 里根
C. 卡特
D. 克林顿
【单选题】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___ 提出
A. 卡翁达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列宁
【单选题】
1958年“大跃进”中我国钢产量的目标是___吨
A. 300万
B. 500万
C. 800万
D. 1070万
【单选题】
“大跃进”在工业战线上的目标主要是实现___产量的突破
A. 铁
B. 煤
C. 钢
D. 汽车
【单选题】
“大跃进”中在农村刮起的“共产风”主要是指___
A. 搞人民公社
B. 虚报产量
C. 生产管理中瞎指挥
D. 在公社中对属于社员和生产队的粮食无偿调拨
【单选题】
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揭开了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___
A. 粉碎“四人帮”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单选题】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会议是党的 ___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在___提出的
A. 1979年3月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 对“两个凡是”方针的批评的基础上
D. 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单选题】
邓小平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科学论断是在___提出的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
D. 1992年南方谈话上
【单选题】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的会议是___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四中全会
【单选题】
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___
A.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补充
B.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助
C.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补充
【单选题】
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的会议是党的___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提出来的会议是党的 ___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单选题】
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党的 ___
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十六届三中全会
D. 十六届四中全会
【单选题】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的会议是党的 ___
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十六届三中全会
D. 十六届四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