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在办理取消进路和人工解锁时,_______在进路未解锁前一直保持吸起。[322020201]___
A. ZQJ
B. ZRJ
C. QJ
D. LAJ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在排列进路过程中,进路始端按钮表示灯在_______熄灭。[322020201]___
A. 进路锁闭后
B. XJ吸起后
C. 方向电源无电后
D. 选路完毕后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调车XJJ在_______时,XJJ1-2线圈自闭电路接在8网络线上。[322020201]___
A. JYJ落下、QJ吸起
B. JYJ吸起
C. XJ吸起
D. QJ落下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在12线上串接QJJ第二组接点其作用是_______。[322020201]___
A. 防止提前解锁
B. 防止道岔中途转换
C. 防止迂回电流
D. 保证供电
【单选题】
办理人工解锁时,QJ的落下时机是_______。[321020201]___
A. KF-ZQJ-Q无电→QJ↓
B. 1RJJ↑→QJ↓
C. XJJ↓→QJ↓
D. KZ-RJ-H无电→QJ↓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KJ复原的时机是_______。[322020201]___
A. 进路内第一个道岔区段解锁后
B. 进路锁闭后
C. 信号开放后
D. 进路内所有的区段解锁后
【单选题】
接车方向的并置调车信号机作阻拦信号,此时ZJ吸起所检查的条件电源是_______。[32202021]___
A. KF-DFJ-Q
B. KF-DJJ-Q
C. KF-列共-DJJ-Q
D. KF-共用-Q
【单选题】
按压接车方向调车信号机按钮后可供下列电源中的_______。[321020201]___
A. KZ-列共-Q
B. KZ-共用-Q
C. KF-DJJ-Q
D. KF-DFJ-Q
【单选题】
5/72DCJ自动复原的条件是_______。[321020201]___
A. 5/71SJ落下
B. 5/72SJ落下
C. KZ-ZQJ-H有电
D. KF-共用-Q有电
【单选题】
办理D3往IG的长调车进路时,有关的FKJ、KJ动作顺序应是_______。[321020201]___
A. FKJ自左向右,KJ自右向左顺序吸起
B. FKJ、KJ均为自左向右顺序吸起
C. FKJ、KJ均为自右向左顺序吸起
D. FKJ自右向左,KJ自左向右顺序吸起
【单选题】
在选双动道岔反位时,1DQJ的励磁条件是通过_______的接点接入KF。[322020201]___
A. 1FCJ62
B. 1DCJ63
C. 2FCJ62
D. 2DCJ63
【单选题】
在分线盘上X1(或X2)与X3线端子测电压判断道岔表示故障,当交流2V左右、直流为0V时,可判断为_______。[333020201]___
A. 室外二极管击穿短路
B. 室外断线
C. 室内断线
D. 电容短路
【单选题】
接车方向单置调车信号机按钮作为发车方向调车进路变通按钮时,其AJ用_______作为励磁条件之一。[332000000]___
A. KF-共用-Q
B. KF-DFJ-Q
C. KZ-列共-DJJ-Q
D. KZ-列共-DFJ-Q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四线制道岔定位无表示,定位表示继电器颤动,说明_______。[333020201]___
A. 室外开路
B. 室内表示电路电容故障
C. 室内继电器开路
D. 室外二极管开路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DXJ复原的时机是_______。[322020201]___
A. 进路内第一个道岔区段解锁后
B. 进路锁闭后
C. 信号开放后
D. 进路内所有的区段解锁后
【单选题】
发车方向单置调车信号机按钮作为接车方向调车进路变通按钮时,其AJ用_______为励磁条件之一。[332010201]___
A. KF-共用-Q
B. KF-DFJ-Q
C. KZ-列共-LFJ-Q
D. KZ-列共-DJJ-Q
【单选题】
6502电路选岔电路中,能证明整条进路已被全部选出而励磁吸起的继电器是_______。[323020201]___
A. ZJ
B. 最左端的JXJ
C. 最右端的JXJ
D. FKJ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进路选择继电器JXJ吸起后,在_______时复原。[321020201]___
A. 始端按钮继电器落下
B. 终端按钮继电器落下
C. KF-共用-Q断电
D. 道岔操纵继电器落下
【单选题】
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不应再转换,此时对道岔实行的锁闭为_______。[322020201]___
A. 区段锁闭
B. 故障锁闭
C. 进路锁闭
D. 引导总锁闭
【单选题】
左向运行的进站信号机列车信号主组合的类型图应选用_______。[321020201]___
A. A-1/LXZ
B. A-2/LXZ
C. B-1/LXZ
D. B-2/LXZ
【单选题】
对于_______的车站,组合的排列顺序应选用“S”型排列法。[321030203]___
A. 咽喉区道岔群数目较大
B. 咽喉区道岔群数目较小
C. 咽喉区距离较短
D. 咽喉区距离较长
【单选题】
列车信号主组合LXZ共有六张类型图,其图号A-2/LXZ中“A”表示_______。[321030204]___
A. 进站
B. 出站
C. 一个发车方向
D. 二个发车方向
【单选题】
单动道岔组合共有四张类型图,其中弯股(反位)在上直股在下,且是第一笔道岔的图号为_______。[321030204]___
A. 1/DD
B. 2/DD
C. 3/DD
D. 4/DD
【单选题】
6502电气集中5、6线上串有下列三组继电器接点正确的是_______。[321020201]___
A. QJJ、XJJ、DGJ
B. QJJ、CJ、DGJ
C. QJJ、CJ、FDGJ
D. QJ、CJ、DGJ
【单选题】
信号检查继电器XJJ利用8线上串接KJ后接点和ZJ后接点来实现_______。[322020201]___
A. 本咽喉没有建立敌对进路
B. 另一咽喉区没未建立敌对进路
C. 选排一致
D. 本咽喉没有建立进路
推荐试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 ___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C. 科学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D. 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单选题】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___
A.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 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体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___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单选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___
A. 全盘否定和抛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C. 把二者结合起来
D. 批判地继承
【单选题】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这种观点属于___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种观点属于___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___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里”这两种观点___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单选题】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___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单选题】
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___
A. 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 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___
A.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 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 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 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单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___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题】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___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