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6.在低过出口管道、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两侧管道上设置有___,防止锅炉超压。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安全门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填空题】
17.为防止吹灰蒸汽对受热面的冲蚀,在吹灰器附近蛇形管排上均设置有___。
【填空题】
18.为减小流量偏差使同屏各管的壁温比较接近,在高再进口集箱上设置了___。
【填空题】
19.公司锅炉采用蒸汽吹灰器,汽源有两路,一路汽源为辅汽联箱供汽,另一路汽源来自___。
【填空题】
20.公司单台锅炉共设___台吹灰器。
【填空题】
21.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设计蒸发量___t/h。
【填空题】
22.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过热器设计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23.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过热器设计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24.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再热器设计流量___t/h。
【填空题】
25.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26.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27.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28.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29.公司锅炉调门全开工况VWO省煤器设计进口给水温度___℃。
【填空题】
30.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设计蒸发量___t/h。
【填空题】
31.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过热器设计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32.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过热器设计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33.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再热器设计流量___t/h。
【填空题】
34.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35.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36.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37.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38.公司锅炉铭牌工况TRL省煤器设计进口给水温度___℃。
【填空题】
39.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设计蒸发量___t/h。
【填空题】
40.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过热器设计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41.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过热器设计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42.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再热器设计流量___t/h。
【填空题】
43.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44.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45.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46.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47.公司锅炉热耗考核工况THA省煤器设计进口给水温度___℃。
【填空题】
48.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设计蒸发量___t/h。
【填空题】
49.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过热器设计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50.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过热器设计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51.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再热器设计流量___t/h。
【填空题】
52.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53.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压力___MPa。
【填空题】
54.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再热器设计进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55.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再热器设计出口蒸汽温度___℃。
【填空题】
56.公司锅炉最大连续工况TMCR省煤器设计进口给水温度___℃。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___。——《柳枝词》郑文宝 C
A. 塞北
B. 中原
C. 江南
D. 边塞
【单选题】
荷花开后___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采桑子》 欧阳修
A. 南湖
B. 碧湖
C. 西湖
D. 洞庭
【单选题】
蔷薇露,___雨,菊花霜冷香庭户。——《落梅风·蔷薇露》 马致远
A. 荷花
B. 荷叶
C. 梅风
D. 芙蕖
【单选题】
笋皮笠子荷叶衣,___无所营守钓矶。——《渔父歌》 高适
A. 居
B. 行
C. 情
D. 心
【单选题】
山有扶苏,隰有___。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经.国风 》山有扶苏 
A. 菡萏
B. 荷华
C. 荷花
D. 荷叶
【单选题】
汉儿快意歌荷叶,越女含___舞柘枝。——《淮安水驿》 汪元量
A. 愁
B. 情
C. 悦
D. 乐
【单选题】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___
A. 304篇
B. 305篇
C. 306篇
D. 307篇
【单选题】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___
A. 炎炎夏日
B. 夏去秋来
C. 春去夏来
D. 秋去冬来
【单选题】
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___
A. 李商隐
B. 李贺
C. 李白
D. 李煜
【单选题】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___
A. 朱淑真
B. 秦良玉
C. 李清照
D. 蔡琰
【单选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___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D. 十一月
【单选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此时正在哪条河流上行驶? ___
A. 长江
B. 黄河
C. 京杭大运河
【单选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___
A. 鬼节
B. 死节
C. 冥节
D. 寒食节
【单选题】
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___
A. 男子十三四岁
B. 女子十三四岁
C. 男子十五六岁
D. 女子十五六岁
【单选题】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指的是___
A. 菊花之香
B. 荷花之香
C. 梅花之香
D. 丁香花之香
【单选题】
下列标题中不属于词牌的是___
A. 《忆江南》
B. 《凉州词》
C. 《虞美人》
D. 《沁园春》
【单选题】
诗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请指出"冲冠一怒"和"红颜"分别指的是___
A. 张圆圆 吴一桂
B. 李圆圆 吴二桂
C. 陈圆圆 吴三桂
D. 高圆圆 吴四桂
【单选题】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长歌吟 松风,曲尽河星稀”中,“ 松风”指的是?___
A. 吹拂松树的风
B. 一首古琴曲
C. 一篇文章
D. 一首古诗
【单选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___
A. 汉朝名将霍去病
B. 汉朝名将李广
C. 赵国名将廉颇
D. 三国名将赵云
【单选题】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的是哪位___
A. 杜甫
B. 苏轼
C. 李白
【单选题】
诗经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中“黍”指的是那种农作物?___
A. 高粱
B. 黄米
C. 谷子
【单选题】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___”。
A. 慎于行
B. 慎于思
C. 慎于言
【单选题】
张艺谋指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曲子下列哪一首古诗?___
A. 白屁易《咏菊》
B. 黄巢《不第后赋菊》
C. 李商隐《菊花》
【判断题】
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临时用电对生产会造成系统大面积停电,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临时用电作业必须开具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运行的生产装置区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一般不允许接临时电源。确属装置生产、检修施工需要时,需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安装、维修、拆除临时用电线路的作业,应由施工人员进行。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上锁。
A. 对
B. 错
【判断题】
潮湿区域、户外的临时用电设备及临时建筑内的电源插座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在每次使用之前应利用试验按钮进行测试。
A. 对
B. 错
【判断题】
各类移动电源及外部自备电源,不得接入电网。
A. 对
B. 错
【判断题】
动力和照明线路可一路设置。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进行临时用电拆、接线路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配戴个人防护装备。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有自备电源的施工和检修队伍,自备电源可接入公用电网。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安装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电工作业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绝缘应良好。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临时用电架空线应采用绝缘铜芯线。架空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在施工现场不低于2m,穿越机动车道不低于4m。
A. 对
B. 错
【判断题】
架空线应架设在专用电杆上,必要时可架设在树木和脚手架上。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需埋地敷设的电缆线线路应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电缆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7m,穿越公路时应加设防护套管。
A. 对
B. 错
【判断题】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临时用电规定,不得变更地点和工作内容,禁止任意增加用电负荷或私自向其他单位转供电。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临时用电有效期内,如遇作业过程中停工、人员离开时,临时用电单位应从受电端向供电端逐次切断临时电源开关,待重新施工时,临时用电单位应对线路、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后,方可送电。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