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基层单位应按照___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识别。
A. 属地化管理
B. 职责划分
C. 业务划分
D. 安全规程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基层岗位应按___开展安全风险识别。
A. 作业活动步骤
B. 设备逐台
C. 设备性能
D. 设备状态
【单选题】
重大及较大风险,应按情景构建模式编制应急预案,___。
A. 组织演练
B. 存放岗位
C. 上报备案
D. 熟悉预案
【单选题】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后,应对相关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___,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A. 培训和技术交底
B. 检查
C. 说明
D. 考试
【单选题】
重大、较大风险应每半年复核一次,一般风险应每年复核___,并及时更新风险等级。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单选题】
有许可要求的作业在___必须进行JSA分析。
A. 作业前
B. 作业后
C. 作业中
D. 不定期
【单选题】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___。
A. 重大事故隐患
B. 较大事故隐患
C. 严重事故隐患
D. 较轻事故隐患
【单选题】
___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A. 一般事故隐患
B. 重大事故隐患
C. 较大事故隐患
D. 严重事故隐患
【单选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构成的事故隐患由___。
A. 本单位负责治理
B. 安全科负责治理
C. 安全员负责治理
D. 管理干部负责治理
【单选题】
事故隐患确认和治理实行___,定期不定期的确认、销号。
A. 动态管理
B. 严格管理
C. 台帐管理
D. 专人管理
【单选题】
___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A. 重大事故隐患
B. 一般事故隐患
C. 较大事故隐患
D. 严重事故隐患
【单选题】
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基本功训练不到位属于___。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物的不安全状态
C.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D.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单选题】
事故隐患所在单位是是事故隐患确认、治理和防控的___。
A. 责任主体
B. 监督主体
C. 管理主体
D. 相关单位
【单选题】
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防护措施的缺陷属于___。
A. 物的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C.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D. 人的不安全行为
【单选题】
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属于___。
A.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B. 物的不安全状态
C.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D. 人的不安全行为
【单选题】
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自然环境恶劣属于___。
A.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B.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人的不安全行为
【单选题】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出厂日期满___年的灭火器报废
A. 5
B. 8
C. 10
D. 12
【单选题】
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出厂日期满5年,以后每隔___年,必须进行水压试验等维修。
A. 1
B. 1.5
C. 2
D. 2.5
【单选题】
型号为“MT”的灭火器,代表的是___。
A. 干粉灭火器
B. 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水基型灭火器
D. 泡沫式灭火器
【单选题】
型号为“MFT”的灭火器,代表的是___。
A.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B.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水基型灭火器
【单选题】
灭火器箱、消防桶、消防斧把上应涂___
A. 白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灰色
【单选题】
变压器着火应使用___
A. 干粉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水机行灭火器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单选题】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其顶部距离地面不应大于___m
A. 0.5
B. 1
C. 1.5
D. 2
【单选题】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箱内,底部距离地面高度不宜大于___m
A. 0.03
B. 0.05
C. 0.08
D. 0.1
【单选题】
动土作业是指在中国石化生产运行区域(含生产生活基地)的地下管道、电缆、电信、隐蔽设施等影响范围内,以及在交通道路、消防通道上进行的挖土、打桩、钻探、坑探地锚入土深度在___米以上的作业。
A. 0.5
B. 0.6
C. 0.8
D. 1.0
【单选题】
施工方案经施工现场负责人、建设基层单位现场负责人签署意见及工程总图管理等有关部门确认签字后,由施工区域所属单位的___负责人审批。
A. 水电气暖
B. 物业管理
C. 工作现场
D. 工程管理部门
【单选题】
严禁在离电缆___米距离以内动土作业。
A. 0.5
B. 0.8
C. 1.0
D. 1.5
【单选题】
坑洞深度大于___米时,应设置应急逃生通道。
A. 1.5
B. 2.0
C. 2.5
D. 2.8
【单选题】
高处作业过程中___不得随意离开现场,确需离开时,收回作业许可证,暂停作业。
A. 安全管理人员
B. 现场工作负责人
C. 监护人
D. 作业许可人
【单选题】
高处作业过程中,___不得随意离开现场,确需离开时,收回作业许可证,暂停作业。
A. 安全管理人员
B. 现场工作负责人
C. 监护人
D. 作业许可人
【单选题】
进行起重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___分析,确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
A. JSA
B. JHA
C. HAZOP
D. PHA
【单选题】
凡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应自___打开。
A. 上而下依次
B. 同时
C. 下而上依次
D. 分段
【单选题】
经过危害分析,由于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导致风险度增加时,高处作业应进行___。
A. 降级管理
B. 升级管理
C. 正常管理
D. 特殊管理
【多选题】
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可分为___
A. 手提式
B. 移动式
C. 贮压式
D. 贮气瓶式
【多选题】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___
A. 可燃气体火灾
B. 可燃液体火灾
C. 带电B类火灾
D. 可燃固体火灾
【多选题】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___
A. 仪器仪表
B. 600V以下的带电火灾
C. 固体火灾
D. 金属火灾
【多选题】
___等场所,以及严重危险级场所宜设置推车式灭火器
A. 油浸式变压器
B. 油管
C. 值班室
D. 电容室
【多选题】
消防设施三同时___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扩建
C. 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
【多选题】
动火安全组织措施包括___
A. 动火工作票
B. 工作许可
C. 监护
D. 间断和终结
【多选题】
发生火灾,必须立即___
A. 扑救
B. 报警
C. 逃离
D. 报告领导
【多选题】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在距燃烧物___
A. 3
B. 5
C. 开启
D. 摇晃瓶体
推荐试题
【单选题】
26、某井钻至井深3000m处,所用钻井液密度为1.3g/cm³,井底处的静液压力___。
A. 38.26kPa
B. 38.26MPa
C. 38.26kPa/m
D. 38.26g/cm³
【单选题】
27、用___在对比不同深度地层中的压力时,可消除深度的影响。
A. 压力单位
B. 压力梯度
C. 静液压力
D. 压力系数
【单选题】
28、当量钻井液密度是压力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单位是___。
A. MPa
B. MPa/m
C. g/cm³
D. 无因次
【单选题】
29、___相当于单位深度流体的压力。
A. 波动压力
B. 当量钻井液密度
C. 压力梯度
D. 压力系数
【单选题】
30、压力系数是压力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单位是___。
A. MPa
B. MPa/m
C. g/cm³
D. 无因次
【单选题】
31、某点压力与该深度处的淡水柱静压力之比,是用___来表示压力的大小。
A. 压力单位
B. 压力梯度
C. 当量钻井液密度
D. 压力系数
【单选题】
32、1km深处的压力为11.8 MPa,则压力系数为___。
A. 11.8 MPa
B. 11.8kPa/m
C. 1kPa/m
D. 1.2
【单选题】
33、___数值上等于平衡该压力所需钻井液密度之值。
A. 压力单位
B. 压力梯度
C. 当量钻井液密度
D. 压力系数
【单选题】
34、压力系数是某点压力与该深度处的___之比。
A. 地层压力
B. 钻井液静液压力
C. 淡水柱静压力
D. 井内压力
【单选题】
35、___则地层流体一直与地面连通。
A. 异常低压
B. 异常高压
C. 地层压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D. 碳酸盐型高压
【单选题】
36、某地区较为普遍的地层水密度为1.07g/cm³,地层垂直深度3000m的正常地层压力为___。
A. 20.972MPa /m
B. 31.490MPa/m
C. 20.972MPa
D. 31.490MPa
【单选题】
37、通常把压力梯度在___之间的地层压力称为正常压力地层。
A. 10.5~15.5kPa/m
B. 1.0~2.5kPa/m
C. 1.~1.07g/cm³
D. 9.81~10.5kPa/ m
【单选题】
38、 地层压力是确定钻井液___的依据。
A. 密度
B. 粘度
C. 失水
D. 切力
【单选题】
39、盐水盆地,其密度随含盐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___。
A. 1g/cm³
B. 1.07g/cm³
C. 大于1.07g/cm³
D. 1~1.07g/cm³
【单选题】
40、一般为___,形成的压力梯度为10.5kPa/m,这相当于总含盐量80g/l的盐水柱在25℃时的压力梯度。
A. 1.07g/cm³
B. 1g/cm³
C. 10.500kPa
D. 1.07kPa/ m
【单选题】
41、按习惯,把压力梯度在___之间的地层压力称为正常地层压力。
A. 大于9.8kPa/m
B. 小于10.5kPa/m
C. 9.81~10.5kPa/m
D. 大于10.5kPa/m
【单选题】
42、在各种沉积物中,正常地层压力等于从___某处连续地层水的静液柱压力。
A. 地上到地表
B. 地表到地下
C. 地层到井内
D. 地层到井内
【单选题】
43、异常高压地层的地层压力___地层水的静液压力。
A. 大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小于
D. 等于
【单选题】
44、地层破裂压力是确定___的重要依据之一。
A. 地层压力
B. 抽吸压力
C. 坍塌压力
D. 最大允许关井套管压力
【单选题】
45、井眼形成后井壁周围的岩石应力集中,当井壁周围的岩石所受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将形成剪切破坏,造成井眼坍塌,此时的钻井液液柱压力即为___。
A. 地层坍塌压力
B. 地层破裂压力
C. 地层漏失压力
D. 地层承压能力
【单选题】
46、 对于塑性地层,岩石的剪切破坏表现为___。
A. 井眼扩大
B. 井壁垮塌
C. 井眼缩径
D. 井眼稳定
【单选题】
47、地层破裂压力试验是为了确定___地层的破裂压力。
A. 白云岩
B. 井底处
C. 石灰岩
D. 套管鞋处
【单选题】
48、某井井深为3200m时气层压力预报为50MPa,钻开该气层所需的钻井液密度为___。(附加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ρe取0.10g/cm³)。
A. 1.39g/cm³
B. 1.49g/cm³
C. 1.59g/cm³
D. 1.69g/cm³
【单选题】
49、某井用密度1.10 g/cm³的钻井液对于井深3800米处的套管鞋处地层做地破压力实验,当泵压为20MPa 时,地层发生破裂,求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___g/cm³。
A. 1.53
B. 1.63
C. 1.73
D. 1.83
【单选题】
50、在做地层破裂压力实验时,在套管鞋以上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和___的共同作用下,使地层发生破裂而漏失。
A. 地层压力
B. 井底压力
C. 环空压耗
D. 井口回压
【单选题】
51、对于正常压力的高渗透性砂岩,往往地层漏失压力比___小得多。
A. 地层坍塌压力
B. 地层压力
C. 地层破裂压力
D. 实际允许最大关井套压
【单选题】
52、地层___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钻井液漏失时的压力。
A. 坍塌压力
B. 破裂压力
C. 漏失压力
D. 承压能力
【单选题】
53、地层漏失压力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___时的压力。
A. 地层破裂
B. 钻井液漏失
C. 岩石变形
D. 地层坍塌
【单选题】
54、在钻井时,钻井液柱压力的下限要保持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既不污染油气层,又能提高钻速,实现压力控制。而其上限则不能超过地层的___。
A. 地层压力
B. 破裂压力
C. 漏失压力
D. 承压能力
【单选题】
55、地层破裂压力一般随井深增加而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变成低压
【单选题】
56、___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发生破碎或裂缝时所能承受的压力。
A. 地层承压能力
B. 地层漏失压力
C. 地层破裂压力
D. 地层坍塌压力
【单选题】
57、___的变化反映了井壁坍塌压力的大小,从而可以确定地层的坍塌压力。
A. 钻井液性能
B. 井底压力
C. 地层压力
D. 井径
【单选题】
58、油水井的压力安全附加值为___MPa。
A. 0.01~0.05
B. 0.05~0.10
C. 1.5~3.5
D. 0.15~0.20
【单选题】
59、气井的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为___g/cm³。
A. 0.01~0.05
B. 0.05~0.10
C. 0.07~0.15
D. 0.15~0.20
【单选题】
60、由于抽汲压力的影响会使井底压力降低,而降低上提管柱的速度等措施只能减小抽汲压力,但不能消除抽汲压力。因此,需要给工作液密度附加一个安全值来抵消抽汲压力等因素对井底压力的影响。附加方式主要有___。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单选题】
61、循环压耗在数值上等于___。
A. 静液压力
B. 井底压力
C. 循环泵压
D. 地层压力
【单选题】
62、地层孔隙内流体的压力称为___。
A. 地层压力
B. 钻井液静液压力
C. 淡水柱静压力
D. 井内压力
【单选题】
63、当停泵,钻井液停止循环时,环空流动阻力消失,井底压力___静液压力。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小于
【单选题】
64、压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钻柱长度、钻井液密度和___、切力、排量及流通面积。
A. 钻井液粘度
B. 钻井液含砂量
C. 泵的功率
D. 钻井液失水
【单选题】
65、大部分的压力损失发生在钻柱内和___。
A. 水眼处
B. 地面管汇
C. 环空内
D. 出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