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工作许可人在接到所有工作签发人(包括用户)的终结报告,并确认所有工作已完毕,所有工作人员已撤离,所有接地线已拆除,与记录簿核对无误并做好记录后,方可下令拆除各侧安全措施。( )
A. 对
B. 错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配电线路、设备停电时,对可直接在地面操作的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机构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
A. 对
B. 错
【判断题】
配电站、开闭所、箱式变电站等的钥匙至少应有三把,一把专供紧急时使用,一把专供运维人员使用。其他可以借给经批准的高压设备巡视人员和经批准的检修、施工队伍的工作负责人使用,但应登记签名,巡视或工作结束后立即交还。( )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实行单人操作的设备、项目及操作人员需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及调度控制中心批准。( ) 122. 短时间退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由配电运维班班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 )
A. 对
B. 错
【判断题】
操作票应用黑色或蓝色的钢(水)笔或圆珠笔逐项填写。操作票票面上的时间、地点、线路名称、杆号(位置)、设备双重名称、动词等关键字,若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补充时,应使用规范的符号,字迹应清楚。( )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信号系统上坡时后退检测起作用,利用紧急停车制动器停车了。解除紧急制动器的方法是___。
A. 转换成人工驾驶
B. B7复位
C. 将后退检测释放SW至于ON
D. 重新合上ATP控制装置NFB
【单选题】
排进路过程中,道岔转换时,如有车辆驶入道岔区段,因道岔控制电路___的极性接点能保持不动,所以道岔能继续转换到底。
A. 1DQJ
B. 1DQJ保持吸起和2DQJ
C. 2DQJ
D. 1DCJ和2DCJ
【单选题】
ZD6 型转辙机室内启动电路已正常构成,动作电流应送至电机___。
A. 1,4 或 2,4 端子
B. 1,4 或 3,4 端子
C. 1,2 或 1,4 端子
D. 2,3 或 2,4 端子
【单选题】
在有两个发车口的车站往主要发车口发车时,为了防止出站信号机开放一个绿灯前有先闪一下两个绿灯的现象,电路中采用的安全措施是___。
A. LXJ先于ZXJ吸起
B. LXJ先于XFJ吸起
C. ZXJ先于XFJ吸起
D. ZXJ先于LXJ吸起
【单选题】
EI32-JD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全部设备均由设于信号机械室的信号电源屏提供电力,电源屏需提供两路独立的带UPS输出的( )电源,总容量为___。
A. DC36V;5KVA
B. DC24V;5KVA
C. AC220V;5KVA
D. AC110V;10KVA
【单选题】
对联锁机说法错误的是___。
A. 联锁机采用双机热备的动态冗余结构
B. 两套联锁互为主备,有主次之分
C. 系统运行期间,一套联锁机作为主机,另一套则作为备机运行
D. 两套联锁机同时接受现地控制工作站机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同时通过LAN通信,接受两套采集电路所采集的站场状态,并进行运算,产生相应的控制命令
【单选题】
在EI32-JD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驱采电路中,每一块采集板有___路采集,每一块驱动板有( )路驱动。
A. 64 16
B. 32 16
C. 16 64
D. 32 64
【单选题】
在EI32-JD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现地控制工作站上,操作对需配对使用的按钮(非单按钮操作),在进行操作后在___内未完成配对时,系统会消除之前操作及提示。
A. 5S
B. 10S
C. 15S
D. 20S
【单选题】
直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 160V,1.5 倍工作电流[即 3.0A],环境温度为 60℃的条件下, 一次通电___后的绕组温升不超过 75℃。
A. 5min
B. 10min
C. 15min
D. 20min
【单选题】
在EI32-JD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中,上电解锁需在8分钟内办理,超时后该按钮将自动消失,此时只能通过___操作来逐个解锁各个区段。
A. 上电解
B. 总人解
C. 总取消
D. 区故解
【单选题】
在ATP/ATO子系统中,I/O控制部的作用就是采集紧急停车按钮及___的状态信息以及对( )进行控制。
A. PSD PSD
B. PSD ATS
C. ATP ATS
D. PSD ATP
【单选题】
关于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下列___说法是正确的。
A. 不算CI维护机,共有6台计算机
B. 有2台现地控制工作站机
C. 不算CI维护机和操作表示机,共有4台计算机
D. 不算CI维护机,共有4台计算机
【单选题】
DTI设备“扣车”对发送及接收数据的显示分为发送及接收地址和数据内容。其中以“ATS-0”为源地址的数据是___产生的。
A. ATS系统和DTI设备
B. 用户和ATS系统
C. 用户
D. AT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