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___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 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 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 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1957年,毛泽东发表( )一文,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我们的新国家。___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 《论十大关系》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
A. “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B. 自然灾害的影响
C. 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D.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单选题】
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___
A.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单选题】
中共十三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的“一个中心”是指( )。___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单选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唱词,其中这位老人指的是( )。___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陈云
【单选题】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 ),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___
A. 联合国
B. 世界卫生组织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题】
1992年1-2月,邓小平先后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 )。___
A. 东方谈话
B. 南方谈话
C. 特区谈话
D. 九二谈话
【单选题】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___
A. 洪秀柱
B. 朱立伦
C. 马英九
D. 吴敦义
【单选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要求,确保到(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__
A. 2020
B. 2030
C. 2040
D. 2050
【单选题】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发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使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___
A. 六项规定
B. 七项规定
C. 八项规定
D. 九项规定
【单选题】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___
A.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B.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
C. 《告台湾同胞书》
D. 《反分裂国家法》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___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___
A.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B.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单选题】
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___
A. 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性认识更丰富深刻
B. 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认识丰富
C.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单选题】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___
A. 类似唯心主义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单选题】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___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单选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___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单选题】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___
A.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 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单选题】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___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和规律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单选题】
581、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___
A.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和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单选题】
58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___
A.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单选题】
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 ___
A.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 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 只讲真理和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D. 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