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___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 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 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CDE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___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 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___
A. 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 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E.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___
A.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E. 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___
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多选题】
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___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多选题】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___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多选题】
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___
A. 客体
B. 主体
C. 主体的实践
D. 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E. 意识
【多选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___
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多选题】
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___
A.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 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 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 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多选题】
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___
A.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多选题】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___
A. 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 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 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多选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___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E.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多选题】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包含的哲理有___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 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多选题】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___
A. 庸俗唯物主义
B. 庸俗进化论
C. 改良主义
D. 激变论
E. 冒险主义
【多选题】
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___
A. 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B.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D.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E. 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多选题】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___
A.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 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 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E.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多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___
A. 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 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 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 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多选题】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___
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多选题】
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辩证法思想的有___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多选题】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___
A.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 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 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 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多选题】
下列表述,能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___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多选题】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___
A.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 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E. 形式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不平衡
【多选题】
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___
A.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 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 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 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多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___
A.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多选题】
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___
A. 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 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
C. 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 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
E. 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多选题】
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有___
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电闪雷鸣,风雨来至
D.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多选题】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___
A. 内容决定形式
B. 形式决定内容
C.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D. 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E. 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___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多选题】
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在于___
A. 是否承认客观对象和人的思想是认识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___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多选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___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多选题】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___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多选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___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多选题】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___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C.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D.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___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E. 主从关系
【多选题】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___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D.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E. 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多选题】
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__
A. 认识是人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如实反映
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 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多选题】
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__
A. 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和能力
B. 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 只有人才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 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E.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多选题】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___
A. 自发的信念、动机和欲望
B. 直觉与灵感
C. 猜测与顿悟
D. 习惯与本能
E. 一切信仰和理想
【多选题】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___
A. 认识主体缺乏反映世界的能力
B. 事物发展规律缺乏规律性
C. 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D.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推荐试题
【多选题】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是因为___
A.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 近代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C. 近代中国外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D. 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
【多选题】
下列对秋收起义的认识正确的有___
A. 是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正确抉择
B. 进攻长沙是在“八七会议”“左”倾情绪影响下的决定
C. 文家市会议迈出了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D.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端
【多选题】
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实质含义是___
A. 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B.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C. 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态度最坚决,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
D. 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
【多选题】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批判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是 ___
A.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 只讲联合不讲斗争
D. 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多选题】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的爱国将领是___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张自忠
D. 郝梦龄
【多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 ___
A.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B. 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C. 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D. 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多选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 ___
A. 忻口会战
B. 淞沪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多选题】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___
A. 1937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 1937年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C.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多选题】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的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是 ___
A. 敌强我弱
B. 敌小国我大国
C. 敌退步我进步
D. 敌寡助我多助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___
A. 独立自主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多选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___
A. 《论持久战》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新民主主义论》
【多选题】
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整风所作的报告是 ___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整顿党的作风》
C. 《反对党八股》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多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___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多选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 ___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开明绅士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地方实力派
【多选题】
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___
A.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多选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___
A. 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 坚持既抗日,又限共、融共、反共方针
C. 组织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抗战
D.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先后制定了巩固解放区的十大政策。其中,两个中心环节是 ___
A. 整风运动
B. 大生产运动
C. 减租减息
D. 精兵简政
【多选题】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 ___
A. 政治纲领
B. 经济纲领
C. 军事纲领
D. 文化纲领
【多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是___
A. 战略相持
B. 战略反攻
C. 战略防御
D. 战略退却
【多选题】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是 ___
A. 左权
B. 赵尚志
C. 杨靖宇
D. 彭雪枫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___
A. 土地革命
B. 武装斗争
C. 统一战线
D. 党的建设
【多选题】
皖南事变中遇难的新四军将领有 ___
A. 叶挺
B. 项英
C. 袁国平
D. 彭雪枫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___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势力
D. 打击资产阶级
【多选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的局部抗战活动有 ___
A. 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抗日
B. 国民党第19路军的凇沪抗战
C. 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 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发动福建事变
【多选题】
关于西安事变,正确的表述有 ___
A. 是爱国将领张杨两将军发动的反蒋抗日的“兵谏”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C. 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D.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多选题】
八路军在华北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有 ___
A. 晋察冀
B. 晋西北
C. 晋冀豫
D. 湘鄂西
【多选题】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为 ___
A. 在战略防御阶段,对正面战场起到配合与辅助作用
B. 在战略防御阶段,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C. 在战略相持阶段,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D. 在战略相持阶段,牵制着侵华日军兵力的一半以上
【多选题】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现为 ___
A.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 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五大国之一
D. 中国的持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
【多选题】
1935年日本策动“防共自治运动”,其中华北五省是___
A. 河北
B. 察哈尔
C. 绥远
D. 山西
【多选题】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设立的两大垄断企业是___
A. 东亚银行
B.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C. 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
D. 东北开发股份公司
【多选题】
1936年5月,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爱国民主人士包括___
A. 宋庆龄
B. 沈钧儒
C. 邹韬奋
D. 陶行知
【多选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___
A. 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
B. 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C. 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D. 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多选题】
1939年,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其方针为___
A. 防共
B. 限共
C. 剿共
D. 溶共
【多选题】
1945年,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的三个国家是___
A. 法国
B. 中国
C. 美国
D. 英国
【多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___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势力
D. 反对投降势力
【多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办的___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A. 《新华日报》
B. 《群众》周刊
C. 《向导》周报
D. 《热血日报》
【多选题】
1945年重庆谈判前,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___
A. 和平
B. 民主
C. 统一
D. 团结
【多选题】
促使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的原因有 ___
A. 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B. 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
C. 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国统区反蒋斗争高涨
D. 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在望
【多选题】
抗战胜利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点在于 ___
A. 主张爱国
B. 主张民主
C. 反对卖国
D. 反对独裁
【多选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1947年的是 ___
A. 一·二一运动
B. 民盟被解散
C.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D. 五二0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