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测量曲线正矢时,应该在钢轨踏面下___mm测量。
A. 12
B. 16
C. 18
D. 20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用液压拨道器拨道时,扒窝深度应该为___mm.
A. 120-125
B. 125-130
C. 130-135
D. 135-140
【单选题】
拨道器油缸应该与轨面不大于___°。
A. 30
B. 45
C. 60
D. 90
【单选题】
拨道时,回弹量一般预留___mm
A. 2~3
B. 3~4
C. 4~5
D. 5~6
【单选题】
拨道作业时,一般用___台液压拨道器。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在曲线进行拨道时,测量小方向应该用___m弦。
A. 5
B. 10
C. 20
D. 25
【单选题】
指挥人与拨道人之间,在拨大弯时,应该距离___m。
A. 25
B. 50
C. 75
D. 100
【单选题】
指挥人与拨道人之间,在拨小弯时,应该距离___m。
A. 25
B. 50
C. 75
D. 100
【单选题】
关于拨道作业,线路中心位移不得超过正负___mm。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拨道作业时,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得大于___mm,并不得侵入限界。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单选题】
扣板与轨底以及轨枕挡肩离缝不得大于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改动规矩时,加垫的三角铁铁片的数量不得超过___片。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道岔内的查照间隔不小于___mm。
A. 1389
B. 1390
C. 1391
D. 1392
【单选题】
道岔内的护背间隔不大于___mm。
A. 1346
B. 1347
C. 1348
D. 1349
【单选题】
道岔内要消灭超过___mm的接头错牙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道岔内不允许超过___mm的钢轨肥边。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扣件位置正确与轨底缝隙不大于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扒砟时,扒开的道床的长度自钢轨中心向两侧___mm。
A. 300
B. 400
C. 450
D. 500
【单选题】
扒砟时,扒开的道床的深度距轨枕边不少于___mm。
A. 70
B. 80
C. 90
D. 100
【单选题】
扒砟时,并与轨枕成___°角。
A. 30
B. 45
C. 60
D. 75
【单选题】
扒砟时,要保证枕木盒内有___的石砟。
A. 三分之二
B. 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四分之一
【单选题】
在使用捣鼓机时,要启动捣鼓机运转___min,检查电机各部温升是否正常。
A. 1~3
B. 2~3
C. 3~5
D. 1~7
【单选题】
捣鼓范围为钢轨两侧各不少于___mm。
A. 100
B. 450
C. 300
D. 200
【单选题】
无缝线路轨温超过锁定轨温___℃是禁止作业。
A. 20
B. 21
C. 22.5
D. 25
【单选题】
使用吊轨车每次运载不超过___公斤。
A. 450
B. 500
C. 650
D. 750
【单选题】
使用吊轨车吊短轨的长度不超过___米。
A. 6
B. 7
C. 8
D. 9
【单选题】
悍轨接头探测一年___次。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常规的探测一年___次
A. 2
B. 4
C. 6
D. 8
【单选题】
进行打磨时,非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区至少___米以上。
A. 3
B. 4
C. 5
D. 6
【单选题】
进行锯轨时,非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区至少___米以上。
A. 3
B. 4
C. 5
D. 6
【单选题】
一组道岔需要测量___处支距
A. 4
B. 5
C. 6
D. 7
【单选题】
正线中一组道岔中的第二处的轨距为___。
A. 1435
B. 1440
C. 1445
D. 1450
【单选题】
车辆段中一组道岔中的第二处的轨距为___。
A. 1435
B. 1440
C. 1445
D. 1450
【单选题】
在测量现场正矢中存在肥边,肥边大于___mm应铲除之。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地铁正线采用___道床,停车场采用(A)道床。
A. 无砟,有砟
B. 无砟,无砟
C. 有砟,有砟
D. 有砟,无砟
【单选题】
停车场采用___道床。
A. 有砟
B. 无砟
C. 整体
D. 整体有砟
【单选题】
地铁正线采用___道床。
A. 有砟
B. 无砟
C. 碎石
D. 碎石、无砟
【单选题】
尖轨动程规定在第___连接杆(拉杆)中心处测量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正线线路中钢轨上的R代表___。
A. 超高
B. 一个字母
C. 正矢点
D. 半径
【单选题】
正线线路中钢轨上的H代表___。
A. 超高
B. 一个字母
C. 正矢点
D. 半径
【单选题】
正线线路中钢轨上的F代表___。
A. 超高
B. 一个字母
C. 正矢点
D. 半径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___。
A.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 地主阶级的自我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 农民阶级的革命
【单选题】
1,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___.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采盾的问题》
C.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单选题】
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 做出了干确决策的基础是___。
A. 对国的主要矛盾的分析
B. 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单选题】
3,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___。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985年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不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单选题】
4,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为此,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___.
A. 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B. 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单选题】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___。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的发展
B. 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
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 经济指导友铜罢符合经济规律
【单选题】
实现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 合作化
B. 机械化
C. 工业化
D. 集体化
【单选题】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___。
A.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1992年十四大《政治报告》
D.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单选题】
9,“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___.
A. 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___.
A. 提高了生产カ
B.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新乐园指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
11,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___。
A. 人民公社
B. 大跃进
C. 农村合作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_。
A. 未来方向
B. 未来方位
C. 历史方向
D. 历史方位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__要和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___
A. 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 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 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 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单选题】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_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 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 社会主义阶段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D.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单选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分___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两步走
B. 三步走
C. 四步走
D. 五步走
【单选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__。
A.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 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 中国共产党领导
【单选题】
___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 文化自信
B. 理论自信
C. 道路自信
D. 制度自信
【单选题】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___摆在首位。
A. 思想建设
B. 政治建设
C. 作风建设
D. 组织建设
【单选题】
新发展理念中提出___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 经济
B. 改革
C. 创新
D. 环保
【单选题】
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单选题】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_的发展理念。
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 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 创 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 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单选题】
推动___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 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A. 高速度
B. 高效益
C. 高水平
D. 高质量
【单选题】
我国经济已由___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发展
B. 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水平发展
C. 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D. 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单选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 ___为主线。
A. 转变发展方式
B. 优化经济结构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转换增长动力
【单选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上,把提高供给 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A. 实体经济
B. 共享经济
C. 虚拟经济
D. 国民经济
【单选题】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___,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C.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单选题】
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___政府。
A. 法治
B. 创新型
C. 廉洁
D. 服务型
【单选题】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___是的根本保证。
A. 社会主义制度
B. 党的领导
C. 人民当家做主
D. 社会主义法治
【单选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___
A. 全面
B. 小康
C. 建设
D. 建成
【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___
A.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 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单选题】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___。
A. 政治体制改革
B. 经济体制改革
C. 文化体制改革
D. 分配体制改革
【单选题】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___。
A.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 改善人民生活
C. 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 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单选题】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 中___
A. 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___。
A. 坚持依宪治国
B.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依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___。
A. 全面依法治国
B. 全面依宪治国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单选题】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___。
A. 坚持党的领导
B. 坚持民主集中制
C. 密切联系群众
D. 坚持与时俱进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党的领导
C. 人民当家作主
D. 依法治国
【单选题】
党的基础性建设是___
A. 政治建设
B. 组织建设
C. 思想建设
D. 路线建设
【单选题】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___。
A.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 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C. 加强政治建设
D.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单选题】
新时代党的建设将___放在首位。
A. 组织建设
B. 政治建设
C. 作风建设
D. 思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