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不属于开放式系统认证的需求的是?___
A. 安全性
B. 透明性
C. 准确性
D. 可靠性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从资源和时间的角度来说,使用什么方法对检查系统口令强度、破译系统口令更为有效。___
A. 穷举法
B. 自动破解
C. 利用口令文件进行口令破解
D. 通过嗅探和木马等其他手段获取口令
【单选题】
当管理员要求用户的口令必须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时,有些用户把口令从ericgolf改成ericgolf123,认为这样既能使攻击者无法使用___,又能增强他强行攻击的复杂度。而实际上这样简单的单词后串接数字的口令是很弱的,使用组合攻击很容易就能破解。
A. 强行
B. 词典
C. 组合
D. 其他
【单选题】
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强口令必须具备的特征?___
A. 至少包含10个字符
B. 必须包含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特殊符号
C. 每5天换一次
D. 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必须混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添加在首部或尾部
【单选题】
不属于现在常用的防御Web页面盗窃方法的是?___
A. 提高Web页面代码的质量
B. 监视访问日志中快速增长的GET请求
C. 降低Web页面代码的质量
D. 关注新公布的安全漏洞
【单选题】
HTTP攻击可能会导致以下哪种问题___
A. 攻击者可在短时间内注册大量web服务账户
B. 攻击者可以通过反复登录来暴力破解密码
C. 攻击者可以对系统实施SQL注入或其他脚本攻击
D. 以上都是
【单选题】
关于密码学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能为数据提供保密性
B. 能为通信业务流信息提供保密性
C. 是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检验、口令交换与校验、数字签名和抗抵赖等安全服务的基础性技术。
D. 以上都是
【单选题】
认证中心是证书的签发机构,它是KPI的核心,用来对公开密钥和数字证书进行管理。CA的职能以下正确的是___
A. 验证并标识证书申请者的身份
B. 确保CA用于签名证书的非对称密钥的质量
C. 证书材料信息的管理
D. 以上都对
【单选题】
植入代码一般由___按照一定的构造组成。
A. shellcode、返回地址
B. shellcode、返回地址、填充数据
C. shellcode、填充数据
D. 返回地址、填充数据
推荐试题
【单选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 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___
A.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反对本本主义》
D.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___
A.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单选题】
1935年1月, 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
A. 八七会议
B. 党的六大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单选题】
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的著作是:___
A.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战争和战略问题》
D. 《反对本本主义》
【单选题】
1935年,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个运动就是___
A. 五四运动
B. 一二·九运动
C. 一二·一运动
D. 一二·三○运动
【单选题】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___
A.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C. 《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D.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单选题】
在1940年至1943年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时,首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是 ___
A. 陕甘宁边区
B.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C.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D.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___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D.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单选题】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呼吁全国各党派捐弃前嫌,停止内战而发布的文件是___
A.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 《新民主主义论》
【单选题】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以8万余兵力包围袭击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多人,这就是国民党制造的___
A. 华北事变
B. 皖南事变
C. 淞沪事变
D. 福建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