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锅炉跟随汽轮机控制方式的特点是:___。
A. 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
B. 负荷变化平稳;
C. 负荷变化快,适应性好;
D. 锅炉运行稳定。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表示正弦电路中电容元件容抗的计算式,正确的是___。
A. i=U/(XC);
B. i=U/(C);
C. I=UC;
D. I=U/(C)。
【单选题】
班组加强定额管理工作中的劳动定额是指___。
A. 工时定额、产量定额;
B. 质量定额、产量定额;
C. 成品定额、工时定额;
D. 质量定额、成品定额。
【单选题】
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等于___。
A. 110.325kPa;
B. 101.325kPa;
C. 720mmHg;
D. 780mmHg。
【单选题】
班组民主管理不包括___管理。
A. 政治民主;
B. 经济民主;
C. 生产技术民主;
D. 奖惩民主。
【单选题】
运行分析工作不包括___。
A. 安全分析;
B. 定期分析;
C. 岗位分析;
D. 专题分析。
【单选题】
在主蒸汽管道系统中,为防止发生蒸汽温度偏差过大现象,可采取的措施为___。
A. 采用喷水减温的方法;
B. 采用回热加热的方法;
C. 采用中间联络管的方法; (D)采用减温器的方法。
【单选题】
机组甩负荷时,转子表面产生的热应力为___。
A. 拉应力;
B. 压应力;
C. 交变应力;
D. 不产生应力。
【单选题】
提高蒸汽初温,其他条件不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___。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先提高后降低。
【单选题】
中间再热使热经济性得到提高的必要条件是___。
A. 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大于基本循环热效率;
B. 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小于基本循环热效率;
C. 基本循环热效率必须大于40%;
D. 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不能太低。
【单选题】
在汽轮机启动过程中,发生___现象,汽轮机部件可能受到的热冲击最大。
A. 对流换热;
B. 珠状凝结换热;
C. 膜状凝结换热;
D. 辐射换热。
【单选题】
对于一种确定的汽轮机,其转子或汽缸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
A. 蒸汽温度;
B. 蒸汽压力;
C. 机组负荷;
D. 转子或汽缸内温度分布。
【单选题】
选择蒸汽中间再热压力对再热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是___。
A. 蒸汽中间再热压力越高,循环热效率越高;
B. 蒸汽中间再热压力为某一值时,循环效率最高;
C. 汽轮机最终湿度最小时相应的蒸汽中间压力使循环效率最高;
D.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最高时相应的蒸汽中间压力使循环效率最高。
【单选题】
回热加热系统理论上最佳给水温度相对应的是___。
A. 回热循环热效率最高;
B. 回热循环绝对内效率最高;
C. 电厂煤耗率最低;
D. 电厂热效率最高。
【单选题】
采用回热循环后,与之相同初参数及功率的纯凝汽式循环相比,它的___。
A. 汽耗量减少;
B. 热耗率减少;
C. 做功的总焓降增加;
D. 做功不足系数增加。
【单选题】
如对50MW机组进行改型设计,比较合理的可采用方案是___(原机组参数为p0=3.5MPa,t0=435℃,pc=0.5kPa)。
A. 采用一次中间再热;
B. 提高初温;
C. 提高初压;
D. 同时提高初温、初压。
【单选题】
再热机组在各级回热分配上,一般采用增大高压缸排汽的抽汽,降低再热后第一级回热的抽汽来___。
A. 减少给水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B. 尽量利用高压缸排汽进行回热加热;
C. 保证再热后各回热加热器的安全;
D. 增加再热后各级回热抽汽的做功量。
【单选题】
高强度材料在高应变区具有( )寿命,在低应变区具有___寿命。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高,较高;
D. 较低,较低。
【单选题】
汽轮机转子的疲劳寿命通常由___表示。
A.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B. 应力循环次数或应变循环次数;
C. 蠕变极限曲线;
D. 疲劳极限。
【单选题】
汽轮机变工况时,采用___负荷调节方式,高压缸通流部分温度变化最大。
A. 定压运行节流调节;
B. 变压运行;
C. 定压运行喷嘴调节;
D. 部分阀全开变压运行。
【单选题】
汽轮机的寿命是指从投运至转子出现第一条等效直径为___mm的宏观裂纹期间总的工作时间。
A. 0.1~0.2;
B. 0.2~0.5;
C. 0.5~0.8;C.0.8~1.0。
【单选题】
协调控制系统共有五种运行方式,其中最为完善、功能最强的方式是___。
A. 机炉独自控制方式;
B. 协调控制方式;
C. 汽轮机跟随锅炉方式;
D. 锅炉跟随汽轮机方式。
【单选题】
汽轮机负荷过低时,会引起排汽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
A. 真空过高;
B. 进汽温度过高;
C. 进汽压力过高;
D. 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过低,不足以带走鼓风摩擦损失产生的热量。
【单选题】
协调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机、炉独立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___。
A. 中调来的负荷指令;
B. 电液调节系统;
C. 主控制系统;
D. 机组主控制器。
【单选题】
当汽轮机转子的转速等于临界转速时,偏心质量的滞后角___。
A.  <90°;
B.  =90°;
C.  >90°;
D. 趋于180°。
【单选题】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征是___。
A. 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
B. 主频率与临界转速一致;
C. 主频率与工作转速无关;
D. 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或成两倍频。
【单选题】
交流电___mA为人体安全电流。
A. 10;
B. 20;
C. 30;
D. 50。
【单选题】
直流电___mA为人体安全电流。
A. 10;
B. 20;
C. 30;
D. 50。
【单选题】
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常用照明,应该保证足够的亮度。在操作盘、重要表计、主要楼梯、通道等地点还必须设有___。
A. 事故照明;
B. 日光灯照明;
C. 白炽灯照明;
D. 更多的照明。
【单选题】
电缆着火后无论何种情况都应立即___。
A. 用水扑灭;
B. 通风;
C. 用灭火器灭火;
D. 切断电源。
【单选题】
如发现有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者,应___。
A. 汇报领导;
B. 汇报安全部门;
C. 立即制止;
D. 给予行政处分。
【单选题】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容易产生较大热应力的部位是___。
A. 汽轮机转子中间级处;
B. 高压转子第一级出口和中压转子进汽区;
C. 转子端部汽封处;
D. 中压缸出口处。
【单选题】
汽轮机启动进入___时,零部件的热应力值最大。
A. 极热态;
B. 热态;
C. 稳态;
D. 准稳态。
【单选题】
衡量凝汽式机组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是___。
A. 热耗率;
B. 汽耗率;
C. 相对电效率;
D. 煤耗率。
【单选题】
降低初温,其他条件不变,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___。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先提高后降低。
【单选题】
在机组允许的负荷变化范围内,采用___对寿命的损耗最小。
A. 变负荷调峰;
B. 两班制启停调峰;
C. 少汽无负荷调峰;
D. 少汽低负荷调峰。
【单选题】
高压加热器在工况变化时,热应力主要发生在___。
A. 管束上;
B. 壳体上;
C. 管板上;
D. 进汽口。
【单选题】
汽轮机停机后,转子弯曲值增加是由于___造成的。
A. 上下缸温差;
B. 汽缸内有剩余蒸汽;
C. 汽缸疏水不畅;
D. 转子与汽缸温差大。
【单选题】
当汽轮机膨胀受阻时,___。
A. 振幅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B. 振幅与负荷无关;
C. 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减小;
D. 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当汽轮发电机组转轴发生动静摩擦时,___。
A. 振动的相位角是不变的;
B. 振动的相位角是变化的;
C. 振动的相位角有时变有时不变;
D. 振动的相位角起始变化缓慢,以后加剧。
【单选题】
当转轴发生自激振荡时,___。
A. 转轴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
B. 转轴的转动中心围绕几何中心发生涡动;
C. 转轴的转动中心围绕汽缸轴心线发生涡动;
D. 转轴的转动中心围绕转子质心发生涡动。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低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___
A. 50m
B. 100m
C. 120m
D. 150m
【单选题】
高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___
A. 60m
B. 80m
C. 100m
D. 150m
【单选题】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___
A. 一米
B. 两米
C. 三米
D. 四米
【单选题】
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___
A. 2m
B. 3m
C. 4m
D. 5m
【单选题】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大于___
A. 40m
B. 50m
C. 60m
D. 70m
【单选题】
供消防车加水往水泵结合器供水的消火栓,距水泵结合器的距离不能超过___
A. 40m
B. 50m
C. 60m
D. 70m
【单选题】
设置室外消火栓的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___
A. 50mm
B. 60mm
C. 80mm
D. 100mm
【单选题】
为保证环状给水管网的水源,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不应少于___
A. 一条
B. 两条
C. 三条
D. 四条
【单选题】
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应首先注意___
A. 水泵接合器使用范围
B. 水泵接合器耐压能力
C. 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形式
D. 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口径
【单选题】
当消防主泵未动作时,采用水泵接合器供水,每启动一个水泵接合器一般可以同时启用几个室内消火栓。 ___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单选题】
当消防主泵未动作时,采用水泵接合器供水,每启动一个水泵接合器一般可以同时启用几个室内消火栓。 ___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单选题】
苯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进入内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着___。
A. 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B. 简易防化服
C. 防护服
D. 防护服或将防护服淋湿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消防人员基本防护装备的是___。
A. 消防头盔
B. 灭火防护服
C. 封闭式防化服
D. 空气呼吸器
【单选题】
下列哪类不属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的个人防护等级___。
A. 特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单选题】
消防轻型安全绳一般用于 ___ KN及其以下负荷。
A. 1.33
B. 2.33
C. 3.33
D. 4.33
【单选题】
消防轻型安全绳的直径不小于___ mm且不大于12.5mm。
A. 6.5
B. 7.5
C. 8.5
D. 9.5
【单选题】
消防轻型安全绳表面应无任何机械损伤现象,整绳粗细 ___ ,结构一致。
A. 不限
B. 均匀
C. 前面粗
D. 后面粗
【单选题】
每根绳子的两端应妥善收尾,宜采用绳环结构,并用同种材料的细绳扎缝___ mm,在扎缝处包以裹紧的橡胶或塑料套管。
A. 30
B. 40
C. 50
D. 60
【单选题】
消防轻型安全绳在库内存放时,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并且按要求___ ,扎牢。
A. 使用
B. 装饰
C. 盘好
D. 散放
【单选题】
如果安全绳索受到冲撞、砸、刮、尖锐物切割等情况时要 ___ ,立即更换新的绳索。
A. 继续使用
B. 坚持使用
C. 小心使用
D. 停止使用
【单选题】
消防员在灭火救援靠近火焰区受到强辐射热侵害时应穿 ___
A. 隔热防护服
B. 避火防护服
C. 化学防护服
D. 防蜂服
【单选题】
消防员避火防护服在温度为1000℃火焰上燃烧30s后,其内表面温升不超过___
A. 20
B. 25
C. 30
D. 35
【单选题】
电绝缘装具是消防员在具有___ 以下高压电现场作业时穿着的用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防护装具,具有耐高电压、阻燃、耐酸、碱等性能。
A. 5000V
B. 6000V
C. 7000V
D. 8000V
【单选题】
消防安全吊带分为几类___
A. Ⅰ型
B. Ⅰ型、Ⅱ型
C. Ⅰ型、Ⅱ型、Ⅲ型
D. Ⅰ型、Ⅱ型、Ⅲ型、VI型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消防防坠落辅助设备的是___
A. 手式上升器
B. 胸式上升器
C. 脚式上升器
D. 水带挂钩
【单选题】
移动供气源使用环境温度一般在___
A. -30℃~65℃。
B. -20℃~65℃。
C. -10℃~65℃。
D. 10℃~65℃。
【单选题】
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高压系统经气密性试验,应保证在___ 内不漏气。
A. 10min
B. 20min
C. 30min
D. 40min
【单选题】
消防过滤式综合面具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___的场所中。
A. 7%
B. 17%
C. 27%
D. 37%
【单选题】
湿式潜水服按结构可分为 ___,一般采用氯丁发泡橡胶制成,是一种常用的湿式潜水服。
A. 连体式
B. 分体式
C. 连体式和分体式
D. 分段式
【单选题】
消防专用救生衣上所携带的气胀式救生圈未充气状态下体积小便于携带,且操作简单,充气后的浮力不小于___
A. 50N
B. 100N
C. 150N
D. 200N
【单选题】
消防员呼救器后场接收装置可分为___.
A. 计算机型
B. 非计算机型
C. 台式型
D. 计算机型和非计算机型
【单选题】
头骨振动通信装置适用于___的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现场。
A. 混乱
B. 嘈杂
C. 高分贝
D. 高噪声
【单选题】
手持电台是利用___来传递信号的.
A. 电磁波
B. 电流
C. 天线
D. 声音
【单选题】
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应根据着火对象的特点、火势蔓延方向、作战环境等因素,正确选择 ___ 路线。
A. 进攻
B. 撤退
C. 破拆
D. 逃生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抗静电消防水带的特点是___
A. 重量轻
B. 抗静电
C. 耐压高
D. 耐磨损
【单选题】
水带护桥由___块木垫块及连接带组成,木垫块之间有让水带通过的通道。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单选题】
直流水枪是用以喷射 ___ 的消防水枪
A. 开花
B. 直流
C. 密集射流
D. 喷雾
【单选题】
目前我国的分水器主要分为___
A. 二分水器
B. 三分水器
C. 二分水器和三分水器
D. 集水器
【单选题】
6米拉梯使用时必须由___人操作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单选题】
单杠梯的最大使用人数为___人,安全使用角度为70度~76度。
A. 一
B. 二
C. 三
D. 四